首页 > 电子刊物 > 文章分享 >
武汉市蔡甸区山体保护规划及管控实施策略
规划师杂志社   2018-03-01 10:10:28
 
程度较低。

三  武汉市蔡甸区山体保护规划与实施策略

(一)规划思路与技术路线

      针对蔡甸区山体资源保护和利用的现实困境,规划在充分发挥蔡甸区山体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制定特色鲜明、可实施操作的山体保护与实施策略。结合区域发展趋势,规划确立全区山体保护目标;结合蔡甸区现状,深化《武汉市山体保护规划编制规程》,建立“现状+ 规划”山体筛选校核模型,初步选择保护山体;构建山体落界线划定标准体系,确定全区保护山体名录,并划定山体本体线和保护线。规划明确山体保护利用思路,提出分类分级的山体保护利用策略;通过出台精细化的管控指标体系及配套实施保障机制,推动目标策略有效落实,最终形成蔡甸区逐座山体保护名录和规划细则(图2)。

(二)规划策略

1. 强调具有底线思维的保护策略

      规划依据《武汉市山体保护办法(武汉市人民政府令第 254 号 )》和《武汉市山体保护规划编制规程》,在现状调查与评估的基础上,依托地形图制作数字地形模型,根据路网、河流等自然地理界线,结合现状各类建设活动对山体资源的影响,以及相关规划的控制要求,划定山体本体线和山体保护线。同时,从保护山体生态系统稳定性和临山空间公共属性的需求出发,界定出山体本体线底线区和两线(山体线与保护线)之间的保护区,并对“两线两区”提出相应的建设活动准入要求。

2.采用睿智理性的开发利用策略

      规划从都市发展区生态环境体系构建的角度出发,以建设“美丽江城”为目标,明确每座保护山体的主导功能。对于UGB(城市增长边界)内的山体,以城乡规划控制要求为依据明确山体落界线内的用地性质;对于 UGB 外的山体,以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确定山体落界线内的土地用途。规划对山体范围内的建筑进行高度控制,根据城市设计、视线廊道等控制要求,提出山体保护的其他保护和控制要求。

3.建立规划实施的政策保障体系

      规划完善“多规融合”的空间规划体系,将山体保护规划与城乡规划和土地规划充分衔接,确保空间上的一致性;优化规划管理与实施保障机制,创新共同管理机制,完善规划权利清单与责任清单,建立规划管理的共同责任机制和考核机制;完善公众参与制度,推进共同规划,制定多部门、面向社会的规划参与制度。

(三)保护山体落界线划定及管控要求

1.保护山体的选择

(1) 建立保护山体评价选择体系。《武汉市山体保护办法(武汉市人民政府令第 254号 )》和《武汉市山体保护规划编制规程》中将保护山体界定为“基础地形图上标注命名、主峰相对高度不低于30m,且形态基本完整的山以及其他有必要保护的山”。以上述界定为基础,规划综合考虑山体标注命名、开发程度、高程分析和使用功能等的实际情况,结合蔡甸区基本生态控制线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等规划要求,搭建蔡甸区“规划+现状”的保护山体筛选校核体系(图3)。

(2)保护山体筛选过程。结合山体评价选择体系,规划将“山体已命名 (83 座 )、主峰相对高度不低于 30m(79 座 )”作为保护山体的选择基础。按照此标准筛选,蔡甸区有 70座山体满足要求。
      规划以 70 座山体为基础,结合现状完整程度,核减山体完整程度不达标的6座山体,并结合现状使用功能,增加3座旅游景观型山体。同时,核对《武汉市都市发展区 1 ∶ 2000 基本生态控制线规划》《蔡甸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林地保护利用规划 (2010—2020 年 )》的规划控制要求,建立基于现状的“标注命名—高程分析—完整程度—使用功能”筛选模型和基于规划的“生态控制线—土地利用—林地保护”校核模型,确定将 67 座山体纳入此次蔡甸区山体保护名录(图4)。

2.保护山体落界线的划定

      规划建立“五步走”的山体落界线划定体系:第一步,划定山体本体建议线、保护建议线


[返回]
Copyright (C) 2013-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出版杂志社有限公司 桂ICP备08003917号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195号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月湾路1号南国弈园6楼 邮编:530029
电话:0771-2438012 传真:0771-2436269 E-mail:planners@planners.com.cn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