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刊物 > 文章分享 >
【规划师论坛4】武汉青山老旧社区品质提升的规划对策
规划师杂志社   2018-02-08 09:38:18
 
(五)老龄化突出,养老适老改造未能跟进

      老旧社区中老年人的数量较多,许多老人选择了居家养老的方式。然而,社区中适合老年人活动的空间与设施不足,针对老年人活动需求的适老化改造也未能跟进。而均质化的活动设施已经很难满足老年人的活动需求,因此老年人的户外活动量减少,这又影响了社区活力与人们的交往。

二 老旧社区品质提升的规划理念与重点领域

      针对上述问题特征,城市老旧社区的更新改造应引入有机更新、“微空间”及精明城市理念,从微空间改造设计、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开放式街区改造设计、社区适老化改造设计、海绵社区改造设计、步行环境改造设计及景观特色改造设计7个重点领域展开规划探讨,提升社区品质,激活社区活力。

(一)规划理念

      “新常态”背景下的城镇建设更加关注存量规划、注重实施、强调品质。因此,在老旧社区综合规划的过程中,如何挖掘并保留历史记忆,彰显地域特色,提升社区品质与活力,建立完整的社区改造模式,提出具体的规划目标、准则和实施路径,都是社区规划设计的主要任务。
       基于此,老旧社区的品质提升改造设计主要围绕三大理念展开:①有机更新理念。充分尊重居民意愿,强调小范围的渐进式改造。在满足现代城市功能需求及改善城市环境要求的同时,通过保留城镇记忆、协调新旧城区关系和挖掘多元文化等手段延续城市肌理与传统风貌。②“微空间”理念。微空间在城市公共空间中居于微观层次,更加贴近居民的日常生活,因此通过对微空间的功能植入可以盘活存量,激发城市活力。③精明城市理念。节约用地,提倡土地的混合开发与使用,倡导有特色的慢行交通,提升城市的生活品质。

(二)规划重点领域

1.微空间改造设计

      微空间的改造设计以“小工程、大民生”为目标,以盘活存量、功能植入、激发活力为切入点,采取“自下而上”的城市设计方法,运用“众规”平台,多学科参与规划设计。具体可从社区微空间现状入手,以问题为导向对微空间的生活功能进行综合评价;基于现状,因势利导,挖潜微空间的发展模式与路径,并探寻相应的发展策略,在整个社区层面上实现错位发展,各显特色;同时,以微生活为导向,提出以目标为导向的设计考量体系,作为微空间设计的参考与考量标准,关注人文需求,提升空间的生活品质。

2.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提升规划

      由于老旧社区中大部分业态 (公共设施、活动场地 ) 之间缺乏联系,大多采取点对点的交流方式,使用效率较低,没有形成有机的整体。如何在保留场地原有结构的基础上加强业态之间的联系,形成多点对多点的“点脉相承”的公共空间活动模式及有活力的场地空间是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社区的公共生活和交往方式经历了不同时段,发展至今,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新的交往方式必然引起新的居民需求,新的居民需求又将带来交往空间的变革,交往空间的变革又必然伴随着新的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完善。因此,对老旧社区的改造提升需要根据社区中不同阶段、不同层次人群的需求植入对应的公共服务设施,尤其需改善老化的基础设施和植入急需填补的适老化户外活动设施,补全短板、全面覆盖、联结成网。

3.开放式街区改造设计

      老旧社区内的人际关系和谐,老年人进行户外活动的时间充裕,但老旧社区大多采用封闭或半封闭的空间模式,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居民出行的时间与距离成本,不利于地块间资源的共享与交流,也降低了公共空间的活力。而开放式街区有利于促进交流、方便出行且更加安全,如小街区、密路网、窄断面所形成的大量宜人的街道空间有利于街道生活的展开,增加人们的交流机会 。
      因此,在封闭式社区向开放式街区转变的过程中,宜采用层级开放、逐渐过渡,大开放、小私密,开放空间与半私密、私密空间结合的方式进行设计。

4.社区适老化改造设计

      通过营造亲情化的社区空间氛围、建设无障碍化的公共服务体系、提供智能化的社区服务及全程化的医疗服务等,实现不同年龄层老年人的自我价值,满足其心理需求。此外,从设施适老化改造的自主期、部分覆盖期、全面覆盖期到终末期


[返回]
Copyright (C) 2013-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出版杂志社有限公司 桂ICP备08003917号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195号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月湾路1号南国弈园6楼 邮编:530029
电话:0771-2438012 传真:0771-2436269 E-mail:planners@planners.com.cn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