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水土流失、毁草开荒和滥砍滥伐等问题,生态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防洪设施老化,大部分地段还无防洪堤坝,每年的洪水都有可能对景区造成威胁,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影响。
(2) 规划区旅游产业发展滞后,配套设施不足,难以满足人们的滨水休闲需求。近年来,伊宁市旅游业发展迅猛,对滨河地区的开发得到加强,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统一的滨河景观规划,配套设施不完善,经济效益不高,商业化旅游较少,旅游产业仍处于较低层次。
(3)驳岸功能单一,地域特色不显。现状滨河驳岸多为石砌的硬质驳岸,只起到防洪堤的作用,功能较为单一,与自然美景形成鲜明对比,同时现有设施开发档次不高,导致滨水空间的自然美感和地域文化特色不突出,整体景观风貌亟待改善。此外,滨水岸线与城市连通不足,规划者未能将城区与滨水区融为一体进行整体构建,以致伊犁河对于城市的作用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4) 对滨河空间的开发利用不足。伊犁河滨水空间一向是伊宁市最重要的旅游观光节点和城市重要的公共活动空间,四季自然景观优美,但目前只是作为市民的自发性活动空间,沿河两岸的公共空间没有得到有效开发,仍有很大改善空间。
(三)小结
通过上述分析发现,规划区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便捷的旅游交通线路、优良的生态环境、浓厚的文化风情和强烈的发展需求,但同时也存在生态环境破坏加剧、旅游产业发展滞后、驳岸利用单一及现有空间缺乏特色等问题,急需通过滨河景观规划设计来提升整体的环境品质,为市民及游客提供良好的公共活动空间。
二 绿洲城市滨河景观规划设计理念与策略
结合上述区域优劣条件分析,基于规划区绿洲城市的区域特征,设计致力于将其打造成为绿色生态、人文气息浓厚、地域文化突出的滨河旅游公园。
(一)设计理念
设计结合区域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及资源禀赋,以“中亚湿岛·西域明珠”为设计理念打造规划区的旅游品牌形象,争取达到“来新疆必来伊犁,来伊犁必来西域明珠”的旅游品牌效应。其中,“中亚湿岛·西域明珠”有两层意义:“中亚湿岛”是指伊犁河谷是亚欧大陆干旱地带的一块“湿岛”;“西域明珠”则是指伊犁河上的一颗绿色明珠,照耀整个西部地区,并辐射全世界(图2)。

在确定设计主题后,结合伊犁河谷特有的“河谷、山川、湿岛、草原”等自然地貌、地域民族风情和国际旅游文化元素,提出将规划区打造成为水利生态保护示范基地、城市绿色客厅与花园后院、特色鲜明的现代休闲旅游基地和城市休闲度假名片,以及集旅游观光、度假休闲、文化展示和生态保护于一体的国际化滨河旅游公园的设计目标,最终服务当地,辐射全国乃至整个中亚地区,创造伊宁市的旅游标杆,打造国际品牌形象。
(二)设计策略
1.强化地域特色,传承本土文化,打造旅游品牌形象
传统的滨水景观设计多注重使用功能,缺乏对地域性特色的研究,仅能满足较低层次的发展需求,对自然资源与地域特色等方面的考虑不足。实际上,任何一处滨水地区都有着特定的环境,受不同的自然地理、历史文化和人工等综合因素影响,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因此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应强化其地域特色,尽可能考虑自然、地理、文化、历史和风俗等多种要素对滨水空间形态的影响,营造环境优美、具有地域个性、受当地人认可、令游客记忆深刻的滨水景观,打造城市旅游品牌形象。
伊犁河是一条国际河流,有着悠久而浓厚的历史积淀,孕育出了当地特有的伊犁河谷风景,已逐渐成为众所周知的旅游胜地,但伊宁市的旅游品牌形象还不够突出,因此在伊犁河的景观设计过程中,应结合当地人及游客的不同需求,充分挖掘当地特色文化,运用本地材质,将地域特色和民俗风情文化融入到整体的空间设计与分区设计中,通过整体空间结构划分及具体的分区规划,在不同功能分区设置不同主题的景观节点和旅游活动项目,营造各具特色的景观空间,形成可游、可赏、可玩的多功能游览基地,创造城市特有的品牌形象,打造伊犁地区的旅游标杆,推动城市经济发展。
2.关注人的不同出行需求,合理设置交通流线与滨水游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