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刊物 > 文章分享 >
【原创好文】功能更新视角的社区环境整治策略研究——以义乌市凤凰社区提升规划为例
规划师杂志社   2017-11-23 10:08:35
 
face=Verdana>1.4 社区功能影响环境整治成果持续

      不同的社区功能可承受的环境成本不同,特别是受市场力量调节的社区功能,其盈利能力决定了所能承受的环境成本,社区环境品质提升后,环境成本整体提高,对社区原有功能会产生一个“挤出效应”,从而取得社区环境与功能之间平衡状态。同时,社区环境整治成果必须进行后期维护,环境品质才能长久保持,社区功能盈利能力的高低,显然会影响其对社区环境维护的投入。但是也有一些地方政府主导的环境整治,追求短期改变环境面貌,形成展示参观效果,片面关注物质空间改造、环境景观塑造,忽视同步进行社区功能更新,环境整治的成果难以持续,甚至在展示参观后的短时间内就被破坏了。

以功能更新提升社区环境整治的策略

2.1明确社区发展定位

      明确的社区发展定位,是社区功能更新和环境整治的目标。社区发展定位需综合考虑上层次规划对社区功能发展的要求、社区自身发展资源禀赋等方面因素。社区发展定位确定后,再根据社区发展定位,对社区内现状各项功能进行梳理,疏解、外迁与社区发展定位不符合的功能部分,利用其外迁后的用地或建筑,积极引导符合社区发展定位的功能在社区内集聚发展。

2.2进行现状功能的整治

2.2.1发展角度的功能整治

      对于现有功能的整治,从功能发展角度,可以分为保留发展和外迁发展。适合社区功能定位的现状功能设施,采取保留发展的策略,并在环境整治中优化其发展环境。不适合社区功能定位的现状功能设施,进行外迁发展。外迁发展,应根据现状功能设施的区位条件和空间需求情况分为整体外迁和部分外迁两种处理方式。由于区位条件变迁,现有功能设施已不适应在社区发展,且其空间需求也难以满足的,需采取整体迁移;仅部分环节不适应在社区发展的,保留其适应在社区发展的相应环节,力求避免“一刀切”的功能外迁造成社区出现发展断层,引发人口外迁,空间闲置。

2.2.2利用角度的功能整治

      从优化现有功能设施发展空间利用角度,根据其利用方式、建设方式分为拆除新建和更新改建两种方式。现状功能设施已无法满足时代发展需要,土地低效利用,仅因相关政策问题难以处理而闲置的功能片区,在全面征求相关权益方意见的基础上,依据区块城市规划,进行拆除新建。功能外迁后,原有建筑尚有保留利用价值的,可根据社区发展的需要,引入新的功能,进行更新改建。在改造利用中,应注意使文脉、记忆得以延续,避免简单、粗放的全拆全建。

2.3 进行新兴功能的引进

引进新兴功能是社区功能更新、环境整治的重头戏。引进新兴功能应遵循以下原则:

2.3.1完善公共服务

      进行环境整治的城市社区,一般都是建设年代较久的老社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其公共服务供给往往面临服务人口、内容增加,服务档次提升等挑战。公共设施供给构成社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直接影响社区品质,社区新兴功能引进首先要关注社区公共服务的完善,根据社区容纳人口总量确定公共服务供给,根据社区公共服务发展趋势,与时俱进地进行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重点关注对接人口老龄化、服务“互联网+”、体育文化需求增加。同时,应拓宽投资渠道,建立社区层面的公共服务购买机制;

2.3.2适应资禀赋与需求特点

       新兴功能的引进必须与社区资源禀赋高度契合。在新兴功能引进前,应充分分析社区交通设施供给、居住人口结构、容纳人口能力等资源禀赋条件。从交通设施供给角度看,城市老社区内部一般存在道路路幅狭窄,停车位缺乏等问题,因此大量吸引人流车流的功能设施不适宜在社区布局;从居住人口结构角度看,城市老社区一般以老年人、中低收入人群为主,其消费能力有限、消费习惯特殊,社区商业服务应以引进日常生活必须品的业态为主;从容纳人口能力角度看,老社区大多开发强度低,能提供的居住空间有限,因此需从职住平衡角度规划社区产业发展总量,避免钟摆式的上下班高峰。

2.3.3形成发展“磁极”

      由于设施老化、居住环境不佳,城


[返回]
Copyright (C) 2013-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出版杂志社有限公司 桂ICP备08003917号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195号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月湾路1号南国弈园6楼 邮编:530029
电话:0771-2438012 传真:0771-2436269 E-mail:planners@planners.com.cn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