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关怀。在社会经济转型的背景下,社会力已经成为规划中不可忽视的力量,故要建立平衡的权力关系,实践沟通式规划越发重要。
二 沟通式规划在义乌词林社区提升规划中的实践
1 词林社区现状及存在问题
词林社区建于 2001 年,总面积为1.28km2,下辖11个居民小区,常住人口为 3390 人,外来暂住人口约 12000人。社区内既有公园、电力廊道和滨水绿地等,也有中学、幼儿园和老旧厂房,沿主要组团道路、建筑底层和架空层凌乱分布着批发专业街、作坊和仓储等商业业态,在住宅中混合着仓库和底层商铺,地下室、架空层设有店铺,并且大多数低收入群体居住于此。
词林社区面临的问题具有典型性,被列为义乌社区提升规划中的先行试点社区,存在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配套老旧,交通、停车问题多,环境品质不高。社区内存在较多城中村和老小区,其多位于老城中心区,临近医院、学校、超市、菜市场和商业区,公交线路多,出行便利。但现有菜市场等配套设施落后,环境质量差;垃圾中转站、公厕的数量和规模不足;停车位不足,缺少公共停车场;小区、组团和住宅间人车混行,交通组织混乱,安全隐患多;缺少绿化,组团、庭院的绿化档次低,景观差,功能不足等。
(2)功能混杂,管理缺位。社区内商业、办公、加工和仓储物流等功能混杂的现象较普遍,很多小区全开放,但管理不到位,有的小区甚至缺少物业,功能和人员的混杂也加剧了社区的混乱,影响了环境品质。
(3)人员复杂,素质参差不齐;权属关系和使用关系复杂,利益方多元。老旧社区历史遗留问题多,建筑老旧,质量存在较大问题;社区内外来人口和低收入人群较多,架空层和地下室住人的隐患大;老年人口多,人员结构复杂。同时,社区内的非居住业态多样,地段价值高,出租率也高,权属和使用关系复杂,产权人和租用人的诉求多样。
(4) 规划参与方多元复杂,协调难度大。规划参与方除利益方和相关方外,还涉及多个政府职能部门,规划设计方也组织了多个专业的人员共同参与。社区本身具有较大的影响面,与其相关联的企事业单位、社会知名人士、志愿者和热心群众等也积极参与规划(表1)。

其中,在规划编制方面,市府办成立社区规划协调小组进行总体指导,规划局委托编制规划,街道属地主管主导规划编制过程,因此规划编制出现了市府办、规划局和街道三个主体。在规划实施方面,街道、社区、社区建设投资集团和城市建设投资集团等多个主体共同实施规划。因此,在规划中如何协调各方利益成为一大难题。
2 词林社区沟通式规划的技术要点和规划模型
(1)技术要点
鉴于词林社区的复杂性,义乌重点选取社区中具有代表性的词林四小区先行启动提升规划(图1),并运用沟通式规划方法。规划的技术路线如图2所示。


(1)技术要点1—— 培养公众参与能力,促进深入沟通和目标实现。社区的核心是人,故社区提升的关键是人的提升,包括提升业主的素质,提高业主参与社区规划和建设的能力,集中群众智慧和力量,成立自治组织,形成业主自治的长效机制等,这是推进社区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首先,从意愿参与的角度出发,营造各界参与的舆论,激发公众主动参与的意识。由义乌市委宣传部牵头,广泛宣传并营造氛围,通过在义乌全市组织开展《我要什么样的社区》大讨论和《我为社区献一计》网络征集系列活动,组织社会各界开展座谈会,深入探讨。同时,由义乌统计局调查队在全市开展社区规划建设的问卷调查,全面了解市民意愿。
其次,从有能力参与的角度出发,培养公众参与能力,建立公众参与途径。一是促进公众理解,激发其主动参与。由规划专业人员利用通俗易懂的图示、照片和案例等方式,将规划建设内容化繁为简,向居民代表、街头市民和部门工作人员等进行宣讲、解说,为公众介绍先进经验,勾画方案愿景,分析方案利弊,促进公众理解和积极思考,鼓励其针对自己关注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针对社区干部、居委会人员和热心市民的要求,由义乌市委牵头举办学习班,邀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