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收集、研究该区域的人行活动数据与街道空间特征,并进行比较,分析不同数据收集与分析方法的特点,挖掘数据背后隐藏的线索,得出对街区空间公共化研究的有效信息,为下一步研究提供支撑。
(一)街区人行活动的实地定点调研
街区人行活动的调研工作是以实地调研收集数据为基础的。在研究区域中,主要选择临近公共空间、临近商业空间和临近住宅区三种类型共 14 个街道空间节点展开研究,希望通过定点研究“勾画”出区域人行活动的基本情况与特征。调研内容为工作日与休息日不同时段各个节点的人流量以及人行活动类型与所占比例。为保证数据的相对可靠,各个节点的数据为跨度近 10 个月的抽样活动量的平均数。
调研发现,临近商业空间的街道节点普遍聚集了较多的人行活动,如节点5、节点 6、节点 7、节点 8、节点 9 和节点 10( 临天龙大厦、泰隆大厦、中原商贸城等大中型商业商务空间 )。在临近公共空间的街道节点,人行活动量变化差异较大,其中节点3(临五一公园)无论是在工作日还是在休息日,人行活动量均最高;而节点4(临市委前绿地)、节点2(临群众艺术宫)的人行活动量都很低(图3)。

在研究区域中,除交通及其相关活动外,其他人行活动较少 ( 有少量的观望、交谈、娱乐等其他公共活动的发生)(表1,表2)。即使在城市非通勤时段(如工作日的10:00~10:15、14:00~14:15等时段)也是类似的情况。在休息日,观望、交谈与娱乐等活动所占比例较工作日有一定的提升。


(二)街道空间定点调研数据与轴线地图分析对比
空间句法是近些年被广泛应用于分析城市空间与建筑空间的一种计算软件,它能够精确地描述城市的物理复杂性。空间句法轴线地图可以明确表征城市中的街道体系,以形成城市整体构形,并在此基础上有效地分析城市空间形态,预测城市体系中的人流和物质流。轴线地图集成度多被用来衡量街道的可达性,图中颜色越偏暖色,代表集成度越高,空间可达性越高。
街道的可达性表达了人们到达不同街道的难易程度。可达性高的街道及周边区域是具有更高公共化潜质的城市空间。通过轴线地图的分析可以看出,研究区域中部分城市街道如市场街、协作路,因为在文化宫路上终止,所以集成度不高。研究区域街区内部的道路一般都为“断头路”,仅有少量的接口与城市道路相连接,整体集成度均偏低。对照现场调研结果可以发现,理论上的街道可达性高并不意味着街道空间的人行活动量大,它还受周边功能、空间形态等因素的影响(图4)。整体而言,研究区域内人流量与轴线地图分析的结果有一定的对应关系。例如,友爱路的集成度较高,调研节点中人流量相对较大的节点—— 节点3(临五一公园)、节点 9( 临友爱路市场 ) 和节点 7( 临锦绣华城 ) 多集中在这条街道上。然而,一些街道节点的人流量与集成度值的高低并不一致。例如,节点3(临五一公园 )与节点4(临市委绿地)均位于研究区域集成度最高的街道一侧,但两者的人行活动量差异巨大。市委绿地周边多党政机关,周边几乎没有其他日常公共生活设施,且毗邻的中原路道路宽、车流量大,进入难度高,使用者少,这些都是导致节点4人行活动量偏低的原因。

(三)街道空间人行活动数据与百度热力图对比分析
百度热力图通过手机基站获取特定区域的手机用户数量,并在地图上使用不同颜色展示该地区人的活动密度。通过对比可以看出,百度热力图能够显示出在特定时间点的城市空间人口密度。但是,由于热力图中人的密度边界相对模糊,且活动被抽象成单纯的数字,故难以准确反映出人行活动的空间边界,同时也无法区分活动类型。例如,节点6的西北十字路口出现了大量的人流聚集,主要原因在于此处有一个地铁站,大部分人均集中在地下空间中。这单纯从热力图上是很难了解到的。与之相反,实地定点调研因为采用的是人力查数、统计方法,所以在数据采集的数量上远远少于热力图。但是,定点调研具有更强的目标性,它能够有效区分活动类型与有效活动数据(图5)。

热力图全局地呈现出了研究区域人口密度的相对关系,清晰地突显出了聚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