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刊物 > 文章分享 >
由被动协调的“三规合一”走向主动 统筹的空间规划 ——以固原市原州区空间规划为例
规划师杂志社   2017-11-14 10:09:59
 
ana>1.突出规划统领地位

      整合目前各部门分头编制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林业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等各类规划,编制统一的空间规划,形成集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和管制于一体的空间布局,实现规划全覆盖。产业发展、各类重大项目布局、生态保护与建设、耕地保护和资源统筹等方面都要符合空间规划,满足“三区三线”空间管控要求。

2.建立开发保护制度

      构建以空间规划为基础、以用途管制为主要手段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着力解决因无序开发、过度开发、分散开发导致的优质耕地和生态空间占用过多、生态破坏及环境污染等问题;制定并实施生态修复工作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修复被破坏的山体、河流、湿地和植被,恢复城乡自然生态;将开发强度指标分解到各县级行政区以及城镇、农业和生态三类空间,作为约束性指标,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将用途管制扩大到所有自然生态空间。

3.转变土地利用方式

      充分发挥要素集聚效应,盘活存量土地资源,提升单位国土面积的空间利用效率,推动建设用地从增量扩张转向盘活存量与做优增量并举;统筹规划各类建设用地与非建设用地布局,明确区域城乡一体化协调指引,推动形成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和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4.推动部门事权改革

      明确城镇建设区、工业区和农村居民点等的开发边界,以及耕地、林地、草原、河流、湖泊和湿地等的保护边界;结合规划、国土、环保、交通、水利及农牧等部门的职责分工,划定部门管理事权边界,确保各类用地的边界管制、用途管制与部门管理职责协调一致;制定管理权力清单,以权力清单推动规划权责利结构的理清,倒逼“清权、减权、制权”。

(三)空间规划的内涵

      面对能源消耗强度偏高、空间利用效率低、水资源短缺、城乡差距较大、部门数据重叠、地块属性不唯一,以及工农业生产挤占耕地、湿地、林地和草地等突出问题,再继续追求空间规模扩张、粗放式的空间开发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因此,必须转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空间开发格局,把总体发展战略与空间布局、空间管控相结合,改变时序与空间、发展与布局相互割裂的状况。
      空间规划不但要求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各类空间资源总量管理,规范控制开发建设行为,而且本质上是调控和引导空间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城市发展和空间集聚,形成融合发展与布局、开发与保护的“一本规划、一张蓝图”。为此,空间规划成为各级政府进行空间治理和土地用途管制的核心手段,以及调控和引导资源配置、集约利用的空间政策工具。

三  固原市原州区空间规划编制创新实践

      2016 年 4 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三次会议同意宁夏开展省级空间规划试点。按照自治区空间规划的整体部署,固原市市辖区(原州区)成为宁夏空间规划编制的试点之一。原州区是固原市市辖区、市政府所在地,是宁夏南部区域的中心地区,位于宁夏沿黄经济区、兰州—西宁经济区、关中—天水经济区三大经济区构成的三角地带的中心位置,全域面积约为2740km2。

(一)原州区国土空间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原州区国土空间的开发和利用一方面有力支撑了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城镇化快速推进,另一方面也出现了整体竞争力不高、优质耕地减少、无序开发挤占生态空间、生态环境脆弱和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效率低等问题。

1.生态系统脆弱,水土流失问题突出

      原州区属于水源涵养型、水土保持型自治区级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的要求高。受山高坡陡、黄土丘壑及降雨偏少等自然因素的限制,以及陡坡开荒、林木采伐、草原过度放牧及矿山开采等人类不合理的生产建设活动的影响,水土流失问题较为突出。结合植被指数评价和水土流失敏感性评价得出,原州区水土流失高度敏感区占区域总面积的 10.53%,中度敏感区占区域总面积的25.66%。

2.水资源短缺,开发利用率较高


[返回]
Copyright (C) 2013-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出版杂志社有限公司 桂ICP备08003917号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195号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月湾路1号南国弈园6楼 邮编:530029
电话:0771-2438012 传真:0771-2436269 E-mail:planners@planners.com.cn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