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发展、盲目发展和无效或低效发展;二是划定生态保护红线,落实“三区四线”内容,树立底线思维,保护青山绿水;三是贯彻海绵城市理念,新增海绵城市规划建设要求等内容;四是加强地下空间、历史保护等内容。
(四)惠民生,适应新时期城市发展转型的方向
分区规划要从服务经济快速发展向更加注重民生方向转变。一是健全公共服务设施,明确市、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的数量、规模和位置,设计“场所”;二是完善交通体系,规划建设轨道、公交、公共自行车及城市绿道等绿色交通,引导市民的出行方式。
三 分区规划编制的宁波实践
(一)规划背景
城西片区位于宁波中心城西部,西至机场路,东至绕城高速公路,总面积约为 139km2。城西片区是宁波未来转型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2015年修订)提出三江片区重点向西、向北发展,城西片区首次被纳入城市建设用地管控范围,实行统一的规划管理。凭借交通条件的改善及优越的区位条件,城西片区已经成为引领城市发展的增长极。但长期以来,城西片区处于总规建设用地之外,上位规划缺失,以乡镇发展模式为主,管理主体多,土地利用粗放,发展动力缺失,亟需进行规划统筹(图1,图2)。


(二)规划策略与内容
规划应该充分协调对接城市现有公共体育设施,结合城市地方特色和实际发展诉求,完善设施服务体系;综合考虑规划基地周边城市建设情况与相关规划要求,以共同发展为目的,合理划分功能分区。
1 立足区域视角,多维度确定发展定位和目标
从需求和供给看产业价值,从城市结构演进看空间价值,从功能演进看门户价值,从自然环境本底看生态价值,立足区域视角,规划深度挖掘城西片区的本底要素,重新认识城西片区的价值,将城西片区定位为“甬城新门户,经济新引擎,宜居新水乡”。
2 构建青山环绕、清水相依、绿意盎然的美丽城西
规划贯彻生态优先的理念,划定16.0km2的生态保护红线,形成由“一个生态环和多条生态廊道”组成的生态格局总体框架 (图 3)。同时,按照“山水连城、生态成网、以绿为心、海绵为底”的思路,规划构建18条主干河道、6 个市区级公园、5 条城市主线绿道和3 条区域绿道,以及多处结构性绿地和防护绿地,形成“三横、两纵、八心”的绿地系统 (图4)。


3 构建有产业竞争力、创新力和持续性的活力新城
转型升级原有乡镇发展模式,创新产业要素,构建新型产业平台。城西北片区依托余姚江、梁祝公园、滨江大型绿地和大运河遗址等资源,以体验经济为主导,沿余姚江两岸形成多彩生活、文化创意和休闲生态产业链。城西南片依托宁波栎社机场、望春工业园区等资源优势,建设临空经济区,打造环机场的临空经济、电子物流和高新技术产业圈。
4 构建系统融合、空间有序、公益倡导的魅力城西
按照“联系东西、贯通南北、组团布局”的思路,从整体角度、长远维度、战略高度组织空间布局,规划形成“一带、二心、三轴”的空间结构。“一带”为南北向的功能联系带,串联重点发展的区块;“二心”为沿姚江两岸的城市副中心和邻机场的临空经济中心;“三轴”为3条东西向的发展轴线(图5)。

5 构建路网完善、交通便捷、步行优先的TOD未来城
规划提出网络融合、轨道固心和绿色低碳的三大交通策略:
(1) 网络融合。针对城西片区复杂的交通组织特征,统筹协调机场、高铁、轨道交通及高速公路等交通系统,提出远景高铁西站选址和接驳方案,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