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 border=0 src="/eSunSoft/UploadFile/2017829102918600.jpg">
四 宁国市公园游憩机会清单梳理
宁国市地处安徽省东南部,皖南山区东北侧,东邻杭州市,西靠黄山市,连接皖浙两省 7 个县市,素有“皖东南门户”之称。宁国市的森林覆盖率达75.33%,绿色植物覆盖率达 85%,拥有“中国元竹之乡”“中国竹子之乡”等美誉,市民崇尚翠竹精神。宁国市还拥有著名的历史八景 — 儒峰叠翠、双溪垂虹、岩窦清泉、紫岩暮烟、碧潭秋月、西山春晓、海峰雪松和沙堤烟柳(图2)。此外,宁国市在春秋战国时期先后属于吴国、越国和楚国,秦朝时属于鄣郡,具有丰富的人文生态底蕴,江浙文化、皖南文化、红楼文化、畲族文化、古代佛教文化及新型的移民文化在此相融交汇,使宁国市成为一个开放、包容、多元的城市。

研究主要对《宁国市绿地系统规划(2013—2030)》中可供市民公共游憩使用的主要绿地和广场用地进行了研究,具体包括部分公园绿地(G1)、附属绿地(G4)和其他绿地(G5)(图3)。考虑到绿地规模对游憩容量、生态效益等的影响,研究主要选取面积大于2hm²的绿地进行研究,包括港口湿地公园、牛头山风景区、宁阳公园、曹家冲公园和水阳江滨河景观带等 40 个研究对象,研究范围约为2709hm²(图4)。

研究基于游憩机会谱的游憩环境分区方法,以综合反映体验与环境质量的游憩密度为基础,构建了城市公园机会谱。同时,研究结合宁国市公园体系自身环境特点及对市民使用行为的调研,将公园游憩环境依次分为城区高密度使用型、城区中密度使用型、城市边缘区较低密度使用型和郊野区低密度使用型 4 种类型 ( 这 4 种公园游憩环境的平均使用密度依次降低,自然资源依次增多 )( 表 1)。

五 宁国市公园游憩机会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环境因子描述性分析
(一)宁国市公园游憩机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综合美国林务局《ROS使用者指南》(1982年)、《公园设计规范》等相关文献,结合宁国市自然社会和公园体系特征,研究构建了宁国市公园游憩机会评价指标体系。其中,物理环境质量、游憩活动质量和管理环境质量为一级分支;自然资源特征、人文资源特征、服务设施质量、公园使用状况、活动项目水准、管理建设内容和维护管理水平为二级分支;公园规模、空气清洁度、山水资源面积、视觉美景度和公园文化主题等24项环境因子为三级分支(表2)。

(二)环境因子的重要性描述性分析
首先,研究分别对宁国市处于4种游憩机会类型区域的市民进行了问卷调研。调查小组共发放问卷样本200份,最终回收且符合要求的问卷共192份,合格率为96%。其中,在城区高密度使用型区域回收了 50 份问卷,在城区中密度使用型区域回收了 50 份问卷,在城市边缘区较低密度使用型区域回收了48份问卷,在郊野区低密度使用型区域回收了 44 份问卷。同时,市民根据给定的环境因子对其游憩体验影响的重要程度进行打分,最低分为1分,最高分为5分,分数的高低代表该环境因子对市民游憩体验影响的大小。调查小组使用IBM SPSS Statistics22软件对24项环境因子进行均值和标准差分析(表3)。

其次,研究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市民认为 24项环境因子均是选择公园游憩时的重要影响因素(各环境因子的得分为 3.65 ~ 4.78),且各环境因子的标准差均低于1.00,说明指标体系因子选择较为稳定,对于不同游憩机会类型的公园均具有普适性。空气清洁度(4.78)、环境卫生维护水平(4.59)、环卫设施(4.55)、视觉美景度(4.45)、公园文化主题 (4.12)、游憩设施 (4.12) 和老年活动项目 (4.10) 等 14 项环境因子的平均值均在4.00(重要)以上,表明它们对市民游憩体验的影响程度较高。其中,空气清洁度与环境卫生维护水平对市民游憩体验的影响最大,较低的污染程度虽然对市民游憩体验的影响较小,但是较高的污染程度却会对市民游憩体验造成较大影响;公园文化主题、游憩设施和老年活动项目集中代表了特色化、人性化的规划设计对市民游憩体验的重要程度,这也与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