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Verdana>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的“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中,“降成本”是重要的工作要求与方法。我国靠降低成本在三十余年的改革开放中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发展成就,但随着时间推移,制度性的交易成本却越来越高,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降成本成为增强发展竞争力、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有力抓手。降成本的关键在于改革与创新,通过变革制度、创新结构和优化要素等措施降低发展的成本,更好地改善市场环境、发挥政府作用,从而保持经济稳定增长。
规划供给体系改革要借鉴“降成本”的改革思路,通过调整规划供给的结构,降低规划编制、实施与监管的制度性交易成本,提高规划供给的质量,提升规划供给侧对城市发展需求侧变化的适应性,更好地满足人民的需求,促进城市有序、高效发展。厦门认真学习中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精神,在近年来的规划体系改革中充分运用“降成本”的思路,在规划编制、实施和监管体系供给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探索。在规划编制体系方面,以加强统筹规划为主要思路,通过开展“多规合一”构建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形成部门协同工作机制,强化统筹规划能力,聚焦规划对象,以提升城市空间承载力和宜居度;在规划实施体系方面,以强化规划统筹为主要思路,建立起“战略规划+五年规划+年度计划”体系、强化规划实施的时序统筹,完善项目生成机制、强化规划统筹项目安排的能力;在规划监管体系方面,以优化服务为主要目标,建立起基于全过程一体化的规划监管制度,建立规划信用信息系统,实行清单管理(图1)。

二 创新规划编制供给体系,加强统筹规划
厦门在创新规划编制供给体系方面,主要是以“多规合一”工作为切入点,加强统筹规划,构建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依托空间信息协同平台,强化规划编制的部门协同,降低规划编制成本;聚焦规划对象,做好城市支撑系统和空间单元规划,提高规划供给的针对性。
(一)推进“多规合一”,建构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
1.制定战略规划,以战略共识统领规划体系
由于规划体制的原因,目前在市县空间单元层面存在各部门规划相互冲突的问题,尤其是缺乏统一的战略规划来引领各部门规划。厦门于 2013 年启动编制《美丽厦门战略规划》,不同于传统的宏观规划,该战略规划按照“五位一体”的总体要求,融合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与生态等各方面、全市各部门和各阶层的内容,是全民的发展战略共识。需要注意的是,彼时的战略共识是模糊的、示意性的,在战略共识下各部门规划基础还是相互冲突的,需要在下一步的“多规合一”工作中予以调整和落实。战略规划作为城市发展的顶层设计,是下一步处理空间规划矛盾冲突的空间基准,因此可通过战略规划降低多部门在资源配置上争夺的交易成本。
为了更好地发挥战略规划在规划体系中的统领作用,需要根据形势发展,与时俱进地修订战略规划。厦门学习新加坡、广州等城市经验,在 2016 年开展《美丽厦门战略规划检讨》。通过战略规划检讨,将原有的大海湾、大山海、大花园战略合并为空间战略,结合已有的“多规合一”等工作成果,对空间战略的内容进行细化与深化,同时增加人的发展战略和国际化战略等内容。通过战略规划检讨形成持续稳定的空间战略传递机制,保障规划的稳定性和严肃性,真正落实“一张蓝图干到底”。
2.循序推进“多规合一”,构建空间规划编制体系
为贯彻“一张蓝图干到底”的指示精神,厦门在战略规划引领下,循序推进“多规合一”工作,构建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2014年初,厦门启动“三规合一”一张图规划,随着厦门被纳入国家试点,于 2014 年底更名为“多规合一”一张图规划。该规划的主要工作是找出规划、国土、发改、环保、水利和林业这几个主要部门空间规划的矛盾,按照战略共识协调差异,划定生态控制线、城市开发边界等控制线,并明确各主要控制线的管控主体与管控规则,奠定城市发展的理想空间形态模式和发展容量。规划成果纳入“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 ( 以下简称“协同平台”) 进行共享,要求相关部门通过后续的规划修订与之协调。
一张图阶段划定的控制线体系是结构性的,难以与现有各部门的空间管控事权一一对应。2015 年底,厦门启动空间规划体系梳理工作。按照“全域空间规划一张蓝图”的目标,在统一的空间底图上,将各专项规划按照政府需要管控的空间要素分为城市开发边界、生态控制线、海域系统和城市承载力四大板块,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