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刊物 > 文章分享 >
【PD】填海造地产业集聚区的海陆共生规划策略——以蓬莱市西海岸海洋产业集聚区规划为例
规划师杂志社   2017-07-18 10:21:16
 
促进关系,对填海造地产业集聚区、近岸地区和陆上相关地区同时进行规划研究与设计,进而建立有机的系统联系,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陆海结合”。因此,规划首先应合理确定海陆统筹协调范围,在实际操作中应将填海造地工程准备区、生态协调区、配套产业发展区和基础设施配套区等一同纳入规划设计范围。
      海陆共生理念强调统筹海、陆两者的空间关系,在填海造地区域,就是要协调好海(水)、填海人工岛和陆地三者的关系。同时,由于面临产业集聚区这一特定对象,城市规划应重点解决水岛关系、岛陆关系、水陆关系和产城关系。

(1)水岛关系,即海水与人工岛之间的相互作用。这是体现填海造地工程对近海水动力扰动作用的重要因子,是评判海洋环境影响的直接因素,也是判定和修正填海人工岛形状、间距等形态要素的核心依据。规划应重视人工岛对海洋水动力和环境的影响,以生态先行理念为引导,实现“水岛交融”的生态共生。

(2)岛陆关系,即人工岛与陆地之间的相互联系。这是空间区位末端性的直接结果,是实现功能、设施、景观等协同布局的前提条件,也是提升填海造地区域自持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规划应从交通、基础设施和功能布局等方面着手,遵循空间协同理念,实现功能衔接。

(3)水陆关系,即近岸海域与陆地之间的统一联系。这是区域文脉延续、特色共生的基础,是塑造城市滨海空间层次的直接环节,也是营造城市标志、控制空间建设肌理的关键节点。规划应立足于文化主题,对空间层次、肌理等进行梳理,实现新旧文化交替的文脉共生。

(4)产城关系,即区域产业发展的统筹关系。这是克服产业发展弱弹性的直接手段,是实现区域产业升级转型的重要契机,也是明确填海造地产业集聚区发展方向与路线的核心系统。规划应从产业模式、区域整合等方面着手,实现产城一体的集群共生。

2.多维共生理念下的填海造地技术方法


      综上所述,笔者结合多维共生理念,针对填海造地区域所面临的生态、空间、文脉和产业等问题,制定了具体的技术方法(图1)。

      在生态系统方面 (中小尺度空间的共生 ),规划可重点对近海填海造地海域内的海洋环境进行评测,兼顾对区域生态系统的整合;引入海洋水动力实验模型,对填海人工岛方案、水体交换等进行模拟研究,从而完成对填海造地工程形态的修正,从源头保障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在空间系统方面 ( 中尺度空间的共生 ),规划主要研究人工岛与陆地的联系,统筹各类支撑设施和功能布局,建立衔接片区,从交通、市政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功能分区等方面实施“分步走”战略;在保证岛陆联系便捷性的同时,降低建设成本,增强填海造地区域的自持力水平。在文脉系统方面 ( 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的共生 ),规划应关注空间形象特色的塑造,明确新区风貌建设的重点在于对海陆双重特色的把握和城市历史文化的延续,可通过对时空双尺度下的空间层次、肌理等的塑造,建设主题特征鲜明的填海造地产业集聚区。在产业系统方面 ( 大尺度空间的共生 ),规划应从区域产业的错位互补、区内产业链的交叉构建和产城关系的塑造等方面着手,通过构建复合产业模式,营造职住平衡的产城关系,保障填海造地产业集聚区空间规划的实施性,推动产业发展联动和区域产业互补。

二    蓬莱市西海岸海洋产业集聚区规划实践

(一)项目概况

      蓬莱市西海岸海洋产业集聚区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集中集约用海的九大核心区之一。在规划设计初期,通过与地方政府各相关部门的沟通,规划打破了仅针对填海造地区域本身进行规划设计的传统范式,引入海陆共生理念,将物料准备区、邻近城市建成区、发展备用区和生态协调区等一并纳入设计范围,最终形成了东临蓬莱主城区西侧,西起下朱潘村西北,南至206国道,北至渤海﹣9.0m高程线,总面积约为25.25km²的规划范围。其中,规划用海总面积为9.73km²,填海工程形成建设用地面积为6.77km²;陆域衔接区域的面积约为 11.13km²,已有控规、修规覆盖区域面积约为7.35km²,填海工程物料准备区面积约为3.11km²(图2)。

(二)规划面临的问题

      当前,规划面临四个问题:①上位规划(《区域建设用海规划》)所


[返回]
Copyright (C) 2013-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出版杂志社有限公司 桂ICP备08003917号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195号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月湾路1号南国弈园6楼 邮编:530029
电话:0771-2438012 传真:0771-2436269 E-mail:planners@planners.com.cn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