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刊物 > 文章分享 >
【规划师论坛1】新型智慧城市七大发展原则探讨
规划师杂志社   2017-07-05 10:46:46
 
点上,通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逐步、渐进和合理地推动社会结构的优化与城市资源的整合。
      笔者团队在总结自身实践和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以问题为导向、数据为中心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方法论,即以城镇化新阶段人的需求为根本出发点,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两个层面上,确定以人为本的七大发展原则,为新型智慧城市的设计和谋划提供合理的依据与判断标准(图2)。

(一)发现问题:从问题出发,多元参与寻求路径

      要合理、高效地解决城市问题,首先需要准确地发现问题,其次要有良好的寻找解决方案的机制。智慧城市建设应以优化城市治理为要求,从实际问题出发,变目标导向为问题导向,而非为城市预设一个宏伟蓝图。从问题出发,有针对性地寻找解决之道具体包括以人为核心、全面感知、众包和数据开放四个方面的内容。

1.原则一:以人为核心


“城市即人”— 人是城市的灵魂和城市发展的核心动力。我国智慧城市的建设应重视三个方面:①要以所有人为本;②要让人参与;③要为后人着想。把人纳入到城市多元协作、协商治理的体系中,让人深度参与解决方案的制定过程,可以防止数字鸿沟(DigitalDivide) 的拉大,促进智慧技术的人性化转型,推动人和城市共同的智慧化进步。


(1)国际案例


      国际上智慧城市的建设均将以人为本作为最核心的原则。英国伦敦的智慧城市规划 — 《智慧伦敦2020》中的第一句话就是“伦敦市民是核心”(Londonersat the core),并指出要成功建成智慧伦敦,必须把市民和企业放在中心位置,以智慧技术手段推动治理优化,这样才能驱动城市的创新(图3)。

(2)国内案例

      国家级贫困县阜平的《智慧阜平总体规划》从时空多维度出发,通过新技术手段的介入,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支持。同时,运用互联网平台和大数据分析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该规划并没有过于强调智慧基础设施的建设,而是强调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聚焦民生,发展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服务,为传统扶贫模式植入互联网思维,以期切实改善贫困人口的生活,实现社会治理的优化(图4)。

2.原则二:全面感知

      英国经验主义哲学家乔治·贝克莱有一句名言 — “存在就是被感知”;伊塔洛·卡尔维诺在《看不见的城市里》也曾描述到,“城市的信息总是藏在细节之中”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宽带的“泛在”互联,以及城市传感技术的终端采集装备不断完善,智慧城市也开始逐步实现对城市环境更为直接和细致的全面感知,这些深度挖掘和综合分析能力将为优化城市政府的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职能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1)国际案例

      美国芝加哥的城市传感器项目AOT(Array of Things)可以搜集城市环境的各种数据以及手机信号、行人流量和机动车等行为数据,进而为城市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AOT类似城市的“健身记录仪”,可以全面感知城市的各个体征参数,实时为城市的健康运行“把脉”。其具体的应用场景包括交通控制系统、车辆维护管理、智能电网、犯罪活动监控和其他公共服务,如通过实时监测机动车的流量,进行交通管制,加强车流控制,避免道路拥堵。此外,AOT在运行过程中充分尊重人的隐私,如传感器能够捕捉到人的行动,但在进行数据分析之后,图像会被销毁,仅仅留下积累的行动数据(图5)

(2)国内案例

      基于物联网和互联网的城市运行监测系列项目 — 城市数据网格计划,通过在 100 ~ 1000m 的网格中部署城市环境感知设备,形成城市环境感知网格;通过在路口和公共空间进行布设,与环境感知网格结合,形成城市行为感知网格。从硬件产品到平台应用,项目研究团队在示范项目中持续探索城市运行监测的技术方法路径,构建人流、车流和环境的综合动态数据系统与数据资源共享系统,并结合三维空间信息和可视化动态图表,对区域整体运行态


[返回]
Copyright (C) 2013-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出版杂志社有限公司 桂ICP备08003917号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195号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月湾路1号南国弈园6楼 邮编:530029
电话:0771-2438012 传真:0771-2436269 E-mail:planners@planners.com.cn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