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半定性、半定量的问题转化为定量计算问题进行分析。因此,一般来说,该方法是一种简便、工作量较小、消耗人力和物力较少的方法,在设施选址上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本文基于AHP法,对影响养老服务机构选址的各因子进行分析评价,其分析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1 选择评价指标
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及实际调研所得结果,制定影响分析模型的各项指标因子。在确定各项指标因子的基础上,运用AHP法对各项因子进行分析研究,以各项因子对养老服务机构的影响特点为基础,判断出各项因子以何种方式体现影响的效用性。其中,服务范围是养老服务机构位置选点的一个重要因素,这里包括了可达性、职能保障范围等多种含义。本文重点提取每项因子的主要服务区范围(人口数量和密度的空间分布除外),如常规公交站点150m范围内被视为合适的选址范围,其他地区与距离呈反比例递减关系。
2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层次结构模型的最上层为目标层,通常只有1个因素,最下层通常为方案或对象层,中间可以有一个或几个层次,通常为准则层或指标层。每个评价指标被划分为3~4个等级,分别赋予0.01~1.00的分值,便于后面进行分析计算。
3 构造判断矩阵
确定对养老服务机构产生影响的因素各自的比重,采用成对比较法和1~9比较尺度构造对比矩阵。
4 计算各指标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

(二) GIS空间分析法
众所周知,选址主要是通过研究人类社会活动的规律,以选出各种活动布局的最佳区位。GIS 空间分析法可根据AHP法得出的各指标因子的权重,将各指标因子在地图上进行矢量化,并通过GIS的缓冲分析和叠加分析得出最适宜建设保障性养老服务机构的选址地块。不同准则层选用的GIS空间分析方法也不同。具体而言,点要素层面需运用点密度分析、距离分析及缓冲区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线要素层面需运用距离分析、缓冲区分析方法进行分析;面要素层面需运用距离分析、矢量转栅格和缓冲区分析方法进行分析。
本文基于宿迁市中心城区养老服务机构的分布现状,结合 AHP 法与 GIS技术对宿迁市中心城区养老服务机构的区位选择进行空间叠合分析,并通过运用GIS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和邻域分析等空间分析技术对未来宿迁市中心城区养老服务机构选址进行适应性评价,最终确定较佳的设施选址用地。
(三)研究技术路线
本文通过借鉴现有选址方法研究以及对宿迁市本地实际情况的调研,确定养老服务机构选址的影响因子。首先,通过运用 AHP 法进行分析研究,确定主要的影响因子及各自权重;其次,通过GIS分析软件对选定因子进行单因子分析评价;最后,通过空间叠加分析,对各用地进行适宜程度评定,最终完成选址(图2)。

三 宿迁市中心城区养老服务机构选址研究
(一)AHP法确定影响因子及权重
研究小组从养老服务机构的各项基本功能出发,以影响养老服务机构区位布局的重要程度为依据,在借鉴相关案例的基础上,结合所发放的 5350 份调查问卷的反馈信息,确定了影响养老服务机构选址布局的7个主要因子,即医院、公园绿地、幼儿园与小学、常规公交站点、文体设施、老年人口数量分布及老年人口密度分布。


(二)GIS选址空间分析
首先,研究小组利用 GIS 多环缓冲区分析方法分别对各影响因子进行分析并赋值,为方便后续的空间叠加分析,要将矢量的分析结果栅格化,得到各影响因子缓冲区的栅格数据;其次,研究小组对各栅格数据按照 AHP 法所得的权重进行加权总和分析;最后,研究小组得出最适合布局养老服务机构的选址。由于最终数据为栅格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