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刊物 > 文章分享 >
【专题研究4】武汉市石骨山村保护更新的困境与路径
规划师杂志社   2017-06-15 17:10:04
 
文保单位石碑;村委会无力承担修缮费用,有关部门也由于财政重压,无法对大量文保单位全面投入资金。
  石骨山村现状的文物保护与管理还处在“谁使用,谁保护   ;谁维修,谁出资”的阶段,如石骨山人民公社办公楼虽是武汉市文保单位,但目前却作为养鸽厂使用,由使用者进行日常的简单维护和常规修补,保护修缮手法粗放,对文保护位仍具有一定的破坏性。

(三)保护后继乏力

  2014年,石骨山村人均年收入为1.1万元,处于凤凰镇中下游水平,总体经济水平较为落后。此外,村庄的产业结构单一、固化,特色农产品如油茶、松树等经济林种植业正处于起步阶段;村庄“空心化”问题严重,现有劳动人口520人,其中55%长期外出务工,36%不定时流向县城,留在村庄的劳动力仅有9%;村庄主要道路系统、水、电、邮政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尚能满足村民日常生活需求,但并未给未来产业结构调整后的新增需求预留空间。这些都导致遗产保护缺乏足够的支撑,后继无力。

(四)保护意识薄弱

  通过村委会座谈、村民入户访谈,笔者发现村民对村落文化遗产的价值认同感和保护意识比较薄弱。一方面,村民拆除传统石屋自发改建的行为比较普遍,新建住宅的建筑体量、材质和色彩与历史建筑整体风貌不相协调;另一方面,村委会致力于招商引资,试图利用村北凤尾湖的水库景观资源发展农家乐、度假酒店等旅游业态,无视历史文化资源在促进村庄产业转型和发展中的战略作用。

  三  我国各地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循环式更新路径

  传统村落保护更新的困境主要在于传统历史资源没有为当代生活服务,为村民的发展创造价值。目前,我国已有许多城市进行了有益尝试,并创建了各具特色的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循环式更新路径。

(一)镇村个体的保护向区域联动转变

  浙江桐庐县是我国“美丽乡村”示范样板区,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发展理念,通过“三步走”建设“美丽乡村”(第一步是治理乡村“脏乱差”,第二步是凸显历史文化名村,第三步是构建乡村高端产业集群 )。通过“抓基础打底色、抓重点显特色、抓连接促产业”,桐庐县形成五条依托特色村落形成的乡村风情带:深奥村、环溪村、荻浦村及徐畈村四个自然村沿应家溪一字排开,村庄环境整治与古村落排水系统保护相结合,塑造了优美的村落环境;传统的申屠氏族文化、《爱莲说》莲文化延伸为更加适应时代环境的孝义文化、廉政文化;村庄在发展农业、乡村旅游业两大支柱产业以外,还积极培育农村电子商务、农民网店等,主动融入县域经济产业网络,增强农村集体经济的造血能力。这一系列举措既有利于保护历史文化资源,又有利于村民持续稳定增收,更有利于打造桐庐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 ( 图 3)。

  可见,历史镇村作为区域的优质亮点资源,其保护与利用应当被提升到区域发展战略的层面,立足历史村镇自身资源特色,通过城乡统筹、产业统筹和交通统筹等,将历史村落保护与所在镇、区、市的经济产业发展联系起来,逐渐形成地域示范品牌,以吸引更广泛的关注,争取更多的资金、政策支持。

(二)静态陈列的保护向动态活化转变

  台湾休闲农业充分发挥“一村一休闲”“一村一品”的双轮驱动作用,将在地资源挖掘活化、全息体验休闲经济发展与在地产业培育复兴相结合。例如,台东池上乡专注稻米产业,通过“一心做好米”和“全息做体验”,使得“稻米首都”的美誉广为流传,反而促进当地稻米产业的大发展;嘉义板头村利用交趾陶艺术打造别具特色的乡村风貌,不仅打响了地方知名度,还复兴了传统工艺,继而成为交趾陶剪粘技术的展示窗口;台东布农部落挖掘布农族文化,以文化旅游为先导,以手工编制加工产业为支撑,营造浓郁的原住民文化氛围,为游客提供沉浸式的旅游体验。
  博物馆式保护与静态陈列不足以吸引人们从忙碌的都市中脱离出来到偏远的乡村进行游览,因此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应当充分挖掘历史遗产特色,基于“资源活化”的理念,从吃、住、行、游、购、娱等多方面动态演绎历史上的生活场景、景观风貌与文化内涵。消费时代人们愿意为更好的服务和生活方式付费,更加关注信息消费、绿色消费、旅游消费、文体科普消费和适老化消费等,传统村落的资源活化应当积极主动应对消费需求的变化,实现乡村产品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三)“三生分离”向“三生融合”转变

  成都市着眼于打造世


[返回]
Copyright (C) 2013-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出版杂志社有限公司 桂ICP备08003917号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195号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月湾路1号南国弈园6楼 邮编:530029
电话:0771-2438012 传真:0771-2436269 E-mail:planners@planners.com.cn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