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对同一地块存在不同分类的问题。
(二)“多规合一”土地分类的协调性
由于“多规合一”面对的是包含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林业规划在内的几十种规划和用地分类标准,且各自有相对独立的体系,因此新的用地分类标准必须兼顾各个重要规划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土地分类还应兼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用地指标适宜、耕地总量平衡及生态空间保护等内容;协调城镇建设、土地供应和土地开发三者的关系,协调多部门已有规划和土地利用方案与城乡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缓解城乡发展与耕地保护、生态保护的矛盾。
(三)“多规合一”土地分类的可操作性
“多规合一”的用地具有多功能性和混合性,新的用地标准必须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要求对同一块用地可以清晰地进行分类和规划,每一个地块的分类和空间属性都能得到具体落实。用地分类划分标准应清晰、明确、便于执行,能充分反映规划的控制要求 ( 目的 ),分类标准的制订要符合城乡发展的实际情况,遵循土地使用发展的客观规律,回应客体的合理诉求。
三 面向“多规合一”的城乡用地分类
(一)总体要求
按照“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总体要求,以《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和《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为基础,结合《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红线划定技术指南》,并参考林业、农业和交通等各部门的相关标准,设计出由“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区域设施空间”组成的“3+1”空间分类框架,将各部门的现有分类纳入其中并保持各自体系不变,建立既适应现有分类标准,又具可操作性的区域空间分类体系。
(二)用地分类设计
本次分类主要突出用地的主体功能,将空间划分为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和区域设施空间四大类。生产空间是指主要进行工业、采矿、林业、农业活动获取产品和供给功能的用地;生活空间是指提供承载和保障人居功能的用地;生态空间是以调节、维持和保障生态安全功能为主的用地;区域设施空间是主要为区域生产、生活提供服务的交通、市政及其他空间(表1)。

(三) 分类含义
在一级四大类空间的基础上,二级分类进一步细化四大类空间,主要明确了用地提供的具体服务功能,同时还将各部门的现有分类纳入其中,以便于对接。生态空间按照生态功能的重要级别进行划分,相比建设部门的非建设用地分类和国土部门的农用地分类方法,更加突出了生态功能的地位,有助于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严格保护类生态用地对应环保部门划定的“生态红线”范围,一般保护类生态用地中坡度大于35%的山体是根据《国务院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通知》和《基本农田划定技术规程》中“坡度35%以上坡耕地宜退耕还林”的要求而提出的。生活空间参照城乡用地分类标准划分为城市、镇乡和村庄三类用地,城市、镇乡对应建设部门除生产空间外的城镇建设用地,村庄对应建设部门的村庄建设用地和国土部门的农村宅基地,生活空间的单列更加有助于检验城市的宜居性。生产空间的分类参照土地利用分类的 06 类和城市建设用地分类进行,其中农林生产用地包括农业生产用地和林业生产用地两类,这里要说明的是,林地按照其林种类型分为了两部分,一部分属于用于生产的林业生产用地 ( 主要为用材林 ),另一部分属于以生态功能为主的生态空间。区域设施空间的分类方法主要延续了城乡用地分类标准和土地利用分类标准的相关用地分类方法。
(四) 与相关用地分类的关系
生态空间与农林生产用地之和应等于城乡规划的非建设用地 E,以及土地利用规划的农用地与其他土地之和 (01耕地、02 园地、03 林地、04 草地、12其他土地 )。城市、镇乡的生活空间与工业、物流仓储用地之和,应等于城乡规划的城镇建设用地,再加上村庄生活空间、采矿用地和区域设施空间,应等于城乡规划的城乡建设用地,以及土地利用规划的建设用地(表2)。

四 应用案例
(一)中江县概述
结合新的“多规合一”用地分类标准,四川省进行了大量的“多规合一”项目实践,并对其进行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和宝贵的经验。四川省中江县隶属德阳市,用地面积为 2200km² ,自然空间特征以丘陵为主。目前,中江县进行空间布局的规划有 17 种,涉及空间利用的规划超过40种,城乡建设、国土资源、林业和交通等部门对空间的安排存在差异与冲突。
(二)规划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