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




四 空间模式对住宅容积率取值的影响
空间模式实际上是户型的总体空间布置,是基本单元的组合。目前,居住区的空间模式大致可以分为点式布局、联排布局和围合布局三种。
(1)点式布局。为了提高开发强度,点式布局多采用一梯多户模式,并利用东西向的日照布置住户,从而提高标准层面积。本文选取的点式布局户型为一梯六户,以最大化地争取日照。由于住宅南面一些建筑部位的遮挡,北面的东西向住户往往难以获得日照,故将部分一梯六户的户型改为一梯两户的户型。此外,点式布局需要东、西两个方向的用地作为阴影遮挡用地,因此住宅东西向的日照以侧面照射为主,效率并不高,因而住宅容积率也不高。以北京为例,其点式布局的住宅容积率为 2.58( 由于日照被遮挡,南面部分住宅不得不取消户型的凹凸面)。
(2) 联排布局。为了实现较高的容积率,本文选取的单元户型为一梯四户。联排布局一般是 2~ 3个单元 (不宜超过3个单元)并在一起,在组合布局时,每栋住宅一般会错开布置,以利用建筑的间距透过日照,避免遮挡后面的住宅。相比点式布局,联排布局的户型在东西侧为山墙,没有日照要求,不需要日照的阴影用地,因此更为节约用地。联排布局不仅能获得较高的容积率,还能获得大量的南北向住宅,在国内是最为广泛的一种布局模式。以北京为例,其联排布局的住宅容积率为4.05。
(3)围合布局。围合布局由于利用了东西向住宅的日照,能较大地提高住宅容积率。但是,由于存在较多东西向的住宅,围合布局一般是用在城市中心用地比较紧张的区域,或者是用在对日照要求不高的南方城市。围合布局的优点是能更好地节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以北京为例,其围合布局的住宅容积率为4.60。
通过量化分析比较可知,在北京的三种住宅布局模式中,点式布局的容积率最小,联排布局的容积率是点式布局容积率的 157%,围合布局的容积率是点式布局容积率的 178%。可见,采用围合布局的模式,住宅容积率最大。但在围合布局中,只有地块规模比较适中时才可以发挥其特点,同时需布置较多的东西向户型。
五 城市规模对住宅容积率取值的影响
基于城市规模的分析,《规范》对不同规模城市的日照情况进行了分类。一般来说,大城市由于比较拥挤,人口密度较高,其日照标准应适当降低。根据这种情况,《规范》将部分地区的城市日照标准区分为大城市日照标准和中小城市日照标准。笔者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同一纬度的大城市和中小城市,其住宅容积率有所区别,以北京 ( 日照按大寒日 2 小时进行控制 ) 和承德 ( 日照按大寒日 3 小时进行控制 ) 为例,采用联排布局时,北京的住宅容积率比《规范》中的数值略高,大约高20.6%(图7)。

六 地块规模对住宅容积率取值的影响
地块规模对住宅容积率产生直接的影响。对于小地块,可利用周边的道路作为间距的用地,从而提高住宅容积率;对于大地块,则需布局更多排的住宅,由于前面的住宅对后面的住宅产生遮挡,并且这种遮挡随着住宅排数的增加而更加严重,住宅容积率会更低(图8)。本文选取典型的五种规模的地块进行住宅布置,并以北京为例,计算其住宅容积率。分析结果显示,随着用地规模的减小,住宅容积率可以大幅增加,两者具有反相关的关系,但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图9)。这一分析结果与笔者在2005年对广州 128 个住宅容积率( 图 10)和地块的分析结果十分类似。



七 分析结果和建议
(一)居住区规划和建筑设计方面
(1)户型设计与住宅容积率取值。城市住宅户型的设计应该考虑日照要求和户型内部空间之间的平衡问题。通过以上分析知道,可以通过软件来计算住宅凹凸的尺寸,控制好户型凹凸关系,使得每户至少有一个房间满足日照要求。由于受到日照的约束,户数越多,居住区内部的交通流线会越长,从而带来不经济的问题。一般来说,如果采用一梯两户的模式,公共分摊面积会比较大,最好采用套内面积大的户型,以便减少每户的公共分摊面积,但一梯两户模式的优点是两户都面临日照面,故不存在自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