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刚刚起步,国家法规对滨海旅游型小城镇控规编制尚无明确的规定,导致其编制存在许多问题。
①城市控规主要针对城市开发建设制定,滨海旅游型小城镇的控规编制直接套用城市控规的编制方法和指标体系,难以体现滨海旅游型小城镇的特点。
②在编制的控规指标中,只有开发指标,缺少保护指标,缺乏对“城镇生态环境控制”的有效办法,在指导实际开发建设中存在很多问题,严重影响滨海旅游型小城镇的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为解决滨海旅游型小城镇在实际开发建设和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促进旅游资源保护及滨海旅游型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编制滨海旅游型小城镇控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 滨海旅游型小城镇控规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与思路
(一)构建原则
(1)以科学性与可操作性为原则,量化基础指标
科学性体现在构建一个能够全面反映系统总体特征且层次分明的指标体系。可操作性是指标体系最终用于指导滨海旅游型小城镇控规的编制、规范旅游经营者的开发行为、引导滨海旅游型小城镇未来发展的方向,故指标应有可比性和可测性,且描述准确、内容简明。
量化的控制指标作为硬性控制标准,是项目开发建设的基础指标,增加其准确性,有利于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2)以整体性与系统性为原则,塑造城市特色形象
城市形象是城市经营的重要领域,新建旅游城镇的开发建设务必从功能布局和配套基础设施的整体考虑,从环境风貌和建筑形式着手,建立统一标准,提升旅游城镇的整体意向。同时,针对滨海重点地块进行城市设计,对建筑与公共空间关系、公共通道与绿化景观类型等进行详细界定。
滨海旅游型小城镇的城镇职能以旅游为主,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有助于提高城市的独特性与竞争力、体现城市的特色与风格。在控规指标制定中可以从城市设计引导、标识体系控制和城镇界面控制等方面进行创新,提高指标体系对城市形象塑造的制约性。
(3)以生态优先为原则,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滨海旅游型小城镇作为海陆相互作用的特定区域,以滨海为主要特性,生态敏感性较高,在开发建设过程中,生态保护显得尤为重要。严格保护规划区南侧沿海的自然生态资源;严格控制滨海大道生态防护廊道和滨海的景观廊道;严格控制规划区东、西两侧的自然水域,改善水域环境。在控规指标制定中增加生态控制指标,如下凹绿地率、透水铺装率等,并增加微风通道指标控制,从而改善滨海旅游型小城镇的微气候。
(二)构建思路
以滨海旅游型小城镇的独特性为出发点,挖掘其不同于其他小城镇的规划要素,即滨海和旅游。对于滨海城镇,其生态敏感性较高,故在规划中应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将生态指标纳入到规划中,提高规划的可操作性;对于旅游型城镇,以吸引外来旅游人口为主,带动城镇的可持续发展,故从城市设计入手,在规划中充分体现地区特色与城镇风貌。
本次控规指标体系的创新,以控规中的常规性指标作为基础,在城市设计层面增加总体城市设计控制、标识设施控制、城镇照明控制与界面率控制等指标;在生态环境层面增加低影响开发设计指标、综合管廊与微风通道控制等指标。在完善传统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构建滨海旅游型小城镇的控规指标体系( 图 1)。

四 塔山屯镇天龙寺地区沿海地段控规指标体系构建实践
(一)环境容量层面:细化指标计算方法,构建基础指标框架
(1)容积率控制
容积率是地块上允许修建的总建筑面积与总用地面积的比值,是一项表述地块开发强度的重要指标。在合理的空间环境条件下,容积率越大,表示地块开发建设强度越高,土地利用率越高;反之,容积率越小,地块开发建设强度越低,土地利用率越低。容积率的确定流程如图2所示。

根据塔山屯镇天龙寺地区沿海地段的实际情况,本次规划引用经济容积率概念,通过经济容积率推算出不同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