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刊物 > 文章分享 >
【PD】乡村绿道休闲产业系统规划实践 —— 以浙江仙居永安溪绿道为例
规划师杂志社   2017-05-16 09:03:39
 
从而增加了大量绿道从业人员和游客,对绿道起到了“街道眼”  的作用,增加了安全保障。
此外,乡村绿道休闲产业系统的构建还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可实施的新型策略,极大地推动了农、林、渔等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加快了乡村服务业产业要素的重组,提升了乡村产业层次与结构,提高了乡村的经济效益。

三  浙江仙居永安溪绿道规划背景与规划目标

(一)规划背景

      浙江仙居永安溪绿道于 2011 年立项,经过《仙居绿道网总体规划》《仙居县旅游目的地规划》《仙居绿道生态经济带规划》《仙居永安溪沿线生产力布局规划》《仙居县永安溪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等规划的编制,2013 年其绿道主体建设完成,但经过多轮规划指导的绿道并未达到良好的使用效果。永安溪绿道休闲系统规划是基于现有绿道进行的休闲系统二次开发规划设计。
      永安溪绿道起于仙居永安公园,沿永安溪呈东北—西南布局,止于神仙居景区,全长约为35km。绿道入口紧邻仙居城区,与多处开敞空间和绿地相连,途经 3 个镇、1 个乡、2 个街道,涉及村庄87个,面积达118.75km²。
      永安溪绿道的主体宽度为 4.0 ~6.0m,其中永安溪漂流段最窄为 2.5~3.0m,神仙居入口段最宽为10.0~12.0m,全程均为硬质铺装,主要采用复合木板、透水砖、水泥、沙石和沥青等材料。永安溪绿道与城市公园、绿地及神仙居景区等开放空间一起,已经初步具备绿道生态保护和城乡统筹的雏形,但城市居民进入绿道还不够便捷,20km长的永安溪仅有三桥一坝,水系两侧的交通联系不足;沿途村庄居民大多可直接进入绿道,接口较多、秩序较乱;绿道受东西向台金高速公路等的噪声影响较大;绿道系统缺乏整体性,地区发展不平衡,景观系统缺乏特色。

(二)规划目标与构思

      规划遵循《仙居绿道网总体规划》《仙居县旅游目的地规划》《仙居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上位规划,充分结合《仙居绿道生态经济带规划》《仙居永安溪沿线生产力布局规划》《台湾农民创业园规划》等相关规划,通过整合民俗文化、生态资源等要素,运用“邮轮旅游”理念,以绿道为“游轮”载体,串联沿途旅游资源,统筹生态保护、旅游休闲产业发展、乡村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构建以永安溪绿道为载体的绿道休闲产业系统,建设“新型旅游目的地” — 具有生态服务功能的休闲产业廊道。
      为实现上述目标,规划采取“1+N+{n1+n2+n3+……+nm}”总体构思,构建永安溪绿道休闲产业体系。其中,“1”指以绿道为“游轮”载体,联动城乡、沟通景城;“N”指休闲产业体系中的多个开放系统,如景观系统、休闲系统、度假系统、交通系统和服务系统等;“n1+n2+n3+……+nm”指各系统的丰富产品构成。

  四  浙江仙居永安溪绿道休闲产业五大组织系统

(一)整合生态与人文资源的景观系统

      永安溪绿道两侧以林地、园地、城市用地和村庄用地为主,其中台湾农民创业园占据西南段大部分用地。绿道沿途山多,且海拔较低,田地以旱田为主,林地主要包括景观林(竹林、枫树林、马尾松林等)、经济林(杨梅林等)和生态林三种类型。绿道共包括地文景观、水域景观、生物景观、建筑与附属设施、人文活动五大类型34个旅游资源(图2)。

      规划整合永安溪绿道沿途的生态与人文景观资源,打造十大景观(图3),包括七大自然景观和三大人文景观,涵盖建筑、植物和动物等景观要素,规划思路如表1所示。

(二)打造多种主题的休闲系统

      规划基于现有绿道,在其沿途构建五大主题公园,分别为飞仙湖健身公园、清口园水上公园、下湾骑行公园、大北地越野公园和十八都坑农事公园,从而形成休闲系统(图4)。飞仙湖健身公园以绿道为组织串联形式,整合近城区部分的休闲游憩资源,打造一个城乡居民日常使用的场所;清口园水上公园在不影响水体净化能力的前提下,开展水上活动,强调参与性和趣味性的结合;下湾骑行公园注重与城市未来发展方向的结合,保护滨河生态用地,促进滨河休闲


[返回]
Copyright (C) 2013-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出版杂志社有限公司 桂ICP备08003917号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195号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月湾路1号南国弈园6楼 邮编:530029
电话:0771-2438012 传真:0771-2436269 E-mail:planners@planners.com.cn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