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大连市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的实际及未来电动汽车发展规模预测,大连市电动汽车将进入快速发展期,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及地方相关政策要求,需要加大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建设力度,以确保未来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
(2)应分区域、差别化地建设充电设施。国家在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过程中,根据地区差异性,有针对性地制定了相应的发展目标和推广政策及措施,北京、上海和深圳等发达地区也是因地制宜、因地施策,充分利用了各地区的现有资源,取得了良好效果。大连市在充电设施建设中也应结合各区域发展的实际,有针对性地推广电动汽车,建设充电设施,既要避免盲目建设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又要防止因充电设施建设不足而形成充电难现象。
(3)强化充电设施泊位供给,不同配建不同比例。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要与未来需求预测紧密结合,针对不同地区、不同车型的实际需求,差异化地配备设施,力争车桩相随,避免有车无桩、有桩无车现象的出现,确保各类充电设施建设具有针对性,实现各类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二 大连市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的发展现状与问题
(一) 发展现状
大连市一直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和产业发展,针对不同车型提出了相应的鼓励发展政策,并就相关充电设施建设提出了相应要求:①推动城市公交系统大力应用新能源汽车。在2013 年开始的公交车年度更新和新增计划中,新能源汽车的比例不得低于30%。②支持纯电动汽车在出租车领域的广泛应用。将纯电动汽车作为出租车更新的主选车型;新增车辆选用纯电动汽车可无偿使用营运证;要求更新车辆中20%必须是新能源汽车。③鼓励环卫、物流等领域及全市各大景区使用新能源汽车。新增或更新物流和环卫车辆时,小型车必须使用纯电动车,大型车尽可能选用纯电动车,确保新增或更新车辆中30%是新能源汽车;各景区的旅游租赁车和观光车必须选用纯电动车。④加快建设充电服务网络,将充电设施纳入城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等相关专项规划,科学选址和确定建设规模。
截止到2015年底,大连市共推广新能源汽车5221辆(包括混合动力车辆),其中公交领域实际推广1 789辆(主要位于核心区);环卫和物流领域选择多种产品试运行后,推广287辆;私家用车推广217辆;企事业单位、出租车和车辆租赁公司及其他公司用车推广2928辆(其中,核心区新能源出租车推广约400辆)。电动汽车的发展推动了大连市充电基础设施的发展,目前市域范围内计划建设快充站4座,分别位于旅顺口区政府、保税区、花园口和庄河;高速公路服务区已建成快充站5 座,分别位于沈大高速九里(沈阳方向)、三十里堡(双向)、复州河(双向);大连中心城区已建成社会车辆大型换电站2 座,分别位于友谊街、金石滩;公交车充电站21 座,其中15座已经完成,6座在建;共建成分散式充电桩1 437 个(包含站内充电桩),其中为客车提供服务的有656个,为乘用车提供服务的为781个(自用充电桩364个,国家电网公司投资建设的充电桩417个)。近期大连市正对全市充电桩进行通信、充电接口和统一支付功能的升级改造,进一步完善充电预约和车位分享功能。
(二)存在问题
(1)新能源汽车的推广进程相对较慢。目前大连市新能源汽车推广数量占机动车的比例仅为 0.4%,同期北京、上海、深圳和合肥等城市新能源汽车的推广数量已经达到3.6万、5.8万、2.5万、2.2万辆,分别占其机动车比例的0.6%、1.3%、0.8%、1.8%。与上述城市相比,大连市新能源汽车推广进程相对较慢。
(2)充电设施建设较为滞后,配置不足。按照国家发改委充电设施建设的相关要求,结合大连市新能源汽车现有规模,初步匡算大连市需配置城市公共充电站2 座,充电桩3000 多个。但根据现状建设情况,其缺口还比较大。
(3)充电设施建设缺少统一规划、统筹考虑,造成分布不均。目前大连市已经建设的充电站均处于城市外围,与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需求不匹配。充电桩与用户之间缺乏统一查询平台,造成“有桩难询”的局面,人为造成充电桩的利用率不高。
(4)充电设施建设标准较低、规模小,充电能力有限。部分公交充电站内充电设施建设不足,难以满足多台公交车同时充电的需求,且场地面积有限,不能满足充电公交车的周转要求。
(5)相关配套政策不完善,缺乏统一协调机制,对民众的宣传普及不够。新能源汽车作为一种新生事物,目前社会中自上而下的认识不够,各部门之间缺乏设施建设的统一审批、协调程序,民众对其扶植政策、办理流程、建设程序认识不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