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刊物 > 文章分享 >
【PR】居民住区活动特征识别及影响因素研究
规划师杂志社   2017-04-24 10:54:12
 
可以看出,居民活动分布以聚龙湖为界,体现出北部以办公—居住为主的职住服务特征,南部地区以休闲—居住为主的生活休闲特征。

      将研究区的居住空间按小区进行细分,获取工作日与休息日各时段居民活动强度,依据常规作息习惯间接反映各小区的居住情况(图5)。宏都花园小区—水绿名苑—瑞尔花园—华夏绿城组团的居民活动强度相比其他组团较为活跃,间接反映出小区入住率较高;鹿鸣山庄—大宇花园组团活动强度普遍较弱,间接反映出入住率偏低;凤凰汇—凤鸣缇香组团活动量于上午6点后渐次上升,至下午6点后渐次下降,反映出组团内明显的活动集聚与分散现象。对比休息日居民活动情况发现,大宇花园—紫薇花园组团居民活动强度相对工作日有所提升,可能由于该小区类型为休闲型社区,住户多为前来休闲的群体(图6),同时香山湾及周边小区周末午夜居民活动强度仍然较高,推断该片区居住人群可能多为中青年人群(生活节奏较中老年人普遍后移 )。

 


      结合研究区不同功能空间类型、分时段居民活动变化与居民日常作息规律,对比分析工作日与休息日不同时段居民活动的动态变化过程。

(1) 上午 (9:00 ~ 12:00)。
对比在休息日与工作日上午9点居民活动集聚情况可以发现,工作日上午居民活动由居住空间向办公空间转移,且集聚度逐渐增强;而休息日该时段居民活动强度明显减弱,且主要集聚在休闲与居住空间。

(2) 下午 (12:00 ~ 18:00)。
工作日下午3点后,研究区居民活动由办公空间向休闲与居住空间集聚,休息日居民活动特征与此类似,但呈现出时段后移特征,且更为集聚于小区购物与休闲场所。

(3) 晚间 (18:00 ~ 22:00)。
晚间时段,居民活动明显由购物休闲空间向居住空间转移,且休息日居民活动强度相较工作日明显减弱。
从图7和图8中的居民活动强度分时段核密度分析值可以发现:传统的作息规律仍在支配居民的日常活动行为,时空对应关系仍然存在。虽然在ICT影响下,个体活动更加灵活,与时间的传统对应关系有所弱化,但整体上仍呈现明显的周期性变化规律,也间接证明了通过话务量数据反演居民群体活动特征的可行性。

(三) 居民活动空间相关性分析

   

 

  动强度高于周边小区,同时发现其较高的居民活动水平对周边小区居民活动和入住情况具有较强的辐射带动作用。

      观察上午6点的LISA集聚显著性地图,进一步表明瑞尔花园、华夏绿城与蔚蓝水岸等小区为“高—高”集聚小区,属于片区整体活动强度较高的区域。同样,通过“低—低”“低—高”“高—低”等不同象限按活动强度对小区进行分类,可以发现居民活动在居住空间上呈显著的分布集聚与差异性。例如,在下午 14 点,居民活动强度 Moran's  I 散点图显示出大部分小区活动无明显的空间相关性,而阳光世纪城小区则与周边小区呈明显的“高—低”相关特征,表明该小区在下午时段居民活动明显集聚,与居住人群相结合,可以推测该现象与居住人员多为老年人且习惯下午进行户外活动相关。

三  影响居民活动的主要因素分析

(一) 主要影响因素的选取

的居住空间需满足“食、住、行、游、购、娱”这六大类基本需求的观点。小区硬件条件和物业服务水平与居民活动强度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42和0.937,这说明小区绿化、容积率及物业服务水平对居民日常活动有显著影响。由此可见,居民入住选择及日常活动与居民经济接受度、小区硬件条件、物业服务水平、小区生活便利度和小区交通便利度等均有着密切的关系,小区生活成本适中、周


[返回]
Copyright (C) 2013-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出版杂志社有限公司 桂ICP备08003917号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195号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月湾路1号南国弈园6楼 邮编:530029
电话:0771-2438012 传真:0771-2436269 E-mail:planners@planners.com.cn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