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刊物 > 文章分享 >
【PD】循水造形——雨洪韧性城市设计研究
规划师杂志社   2017-04-20 10:59:05
 
过程 (Pattern and Process) 理论证明了景观形态、流动过程和尺度之间具有紧密的关联,这一理论后来被拓展到城市空间规划领域,建立起城市设计与城市水文特征、水资源管理的关联。随后,许多学者开始基于雨洪韧性与城市设计的关系开展研究,如Novotny等人对城市水系统驱动的可持续社区展开研究,通过对城市水问题分类论述,提出了水韧性城市的规划原则和具体策略;Pickett 等人则是基于韧性理论架起了生态学与城市设计之间的桥梁。实际上,相关设计实践要更早于理论出现,从古至今世界许多城市在提升雨洪韧性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如新加坡、巴塞罗那、阿姆斯特丹和苏州。《荷兰水城地图》(Atlas of Dutch Water Cities) 对荷兰的经验展开了详实的介绍,它将荷兰城市分为三种类型,即海岸城市、河流城市和泽地城市,并总结了几个世纪以来荷兰不同城市根据“水癖好”因地制宜进行空间设计的方法,体现了雨洪韧性对于城市形态生成的直接影响。

(三)雨洪韧性城市设计的概念

      狭义的雨洪韧性城市设计指依据雨洪韧性原则,设计并整合构成城市的环境空间要素,如土地利用、街区结构、肌理类型、建筑单元、景观和基础设施系统等,在最大限度地发挥城市应对雨洪灾害能力的同时提升城市环境品质。广义的雨洪韧性城市设计则不只将设计作为一种空间规划的理论形态,还关注其作为应用形态的内涵,包括社会和经济层面的设计组织、实现以及城市管理的相关内容。本文的讨论仅限于狭义的雨洪韧性城市设计范畴,着重关注雨洪韧性与城市空间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
      国际上与雨洪韧性城市设计类似的概念还有“水敏感性城市设计” (Water Sensitive Urban Design,简称“WSUD”)、“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简称“LID”)、“可持续城市排水系统”(Sustainable Urban Drainage System,简称“SUDS”)、“最佳管理实践法”(Best Management Practices,简称“BMPs”) 以及在我国大力推行的“海绵城市”等,具体异同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完整的城市水管理包括三个方面,即水资源管理、雨洪管理和废水回用,这也是水敏感性城市设计的内容。一般认为,雨洪韧性城市设计仅仅包含水敏感性城市设计中的雨洪管理内容,但实际上,雨洪韧性城市设计还包括与应对雨洪灾害相关的水资源管理和废水回用内容,三者相互关联,密不可分。因为许多提升城市雨洪韧性的方法往往也具有水资源管理或废水回用的作用,如一些地方通过蓄水池收集雨水进行资源化利用,同时也会分担雨水高峰期排水系统的流量压力,提升了城市雨洪灾害应对能力。此外,雨洪韧性城市设计与水敏感性城市设计的雨洪管理概念也有差异,前者是相对于日常性的雨洪管理来说的,更强调对偶发性雨洪灾害的应对,涵盖了城市雨洪管理的内容。

(四)雨洪韧性城市设计的内涵

      目前海绵城市实践中存在如下三种误区:①关注宏观规划原则较多,而关注具体实践方法较少;②关注景观和基础设施较多,而关注与城市空间的互动较少;③关注技术性设计较多,而关注系统性设计较少。雨洪韧性城市设计充分回应了上述问题,将中间层级的城市设计作为一种干预策略,立足于最佳实践案例的经验总结,突破了宏观的规划原则和微观的技术应用。在具体设计中,还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雨洪韧性城市设计强调对自然和人工系统的并重。对雨洪灾害程度的衡量是以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程度为标准的,考虑到城市中人员和资本的密集性,关注城市中的雨洪威胁具有现实意义。因此,在城市中提升雨洪韧性就不只包括增强自然的调蓄能力,人工环境的协同和补充也同样重要。雨洪韧性城市设计正是要通过适应性设计减少人工环境对自然雨洪系统的负面影响,在人工环境中最大限度地创造自然雨洪系统,利用人工手段弥补自然雨洪系统韧性的不足。

(2)雨洪韧性城市设计强调对单一尺度和跨尺度研究的并重。雨洪韧性城市设计的尺度层级包括流域、城市、街区和建筑等多个层级。由于水具有流动性,雨洪韧性城市设计常用的空间模型有两种:一种是欧拉模型,即在某个特定的空间层级对水的流动进行考量,如在街区层级分析雨水水路特征并基于此设计汇水区,可以称为“因流动而设计”;另一种是拉格朗日模型,即对水从产生源头到最终归宿的完整路径进行考量,分析特定空间的雨洪策略对上下游的影响,不固守空间边界,如对排洪河道的完整空间网络进行分析,可以称为“在流动中设计”。

(3)雨洪韧性城市设计强调对韧性理论基本原则的遵循,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①系统性思维,在设计中整合城市、建筑、景观和基础设施等多空间系统,建立整体性框架;②多


[返回]
Copyright (C) 2013-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出版杂志社有限公司 桂ICP备08003917号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195号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月湾路1号南国弈园6楼 邮编:530029
电话:0771-2438012 传真:0771-2436269 E-mail:planners@planners.com.cn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