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试论民国时期广州城市规划建设 |
规划师杂志社 2017-03-22 09:54:27 |
|
拥有独立的城市行政权利,不再像以前的城市自治机构一样作为官治的附属体。第三,对中国其他城市具有示范作用。如同费德里曼所说,“许多城市纷纷效仿北京和广州,建立中国城市发展历史上第一个城市政府—市政厅”。1928 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的《市组织法》和《特别市组织法》都是以《广州市暂行条例》为蓝本的,使得各大城市都效仿广州,组建独立的城市政府,这一行政机构的建立成为决定民国时期中国城市发展的关键政治因素。
(二)创立中国最早的市政厅机构
在《广州市暂行条例》颁布实施后,孙科经廖仲恺的推举,受时任省长陈炯明委任,担任广州市首任市长。1921年2月17日,孙科带领六局局长任职,成立了广州市第一届政府,“开始了国民党在夺取全国政权前管理城市、从事大规模市政建设的第一次实践”。 新成立的市政机关称为“广州市政厅”,由“市行政委员会”“市参事会”“审计处”3个独立部门组成。其中,管理行政方面的部门为“市行政委员会”,由市长任主席并对外代表市政府,由省长任命;下分设公安、卫生、公用、工务、教育和财政六局,六局局长均为“市行政委员会”委员。行政监督机关为“市参事会”,拥有议决市民请愿案并咨送“市行政委员会”办理、议决“市行政委员会”送交案件、审查市行政各局办事成绩3项职权,其成员部分由选举产生,部分由省长任命。“审计处”办理审计事宜,处长由省长委任,任期1年,可以连任。 从当时领导班子的学历看,市长孙科留学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专研市政;财政局局长蔡增基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继任局长李思辕也为留美毕业生;工务局局长程天固留学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公安局局长魏邦平留学日本陆军学校;卫生局局长胡宣明留学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哈佛大学,专研卫生行政,继任局长李奉藻为留美医学博士;公用局局长黄桓留学法国及比利时,专习电气工程;教育局局长许崇清留学日本帝国大学。各局的课长、课员80%以上为留洋学生,他们学有所长,敢于大胆创新,为广州民国时期的城市建设做出了较大贡献。 中国首个市政管理机构—广州市政厅的成立,实际上是美国式规划在制度上影响广州城市建设的开端。广州采用的新市制思想,其制度设计的蓝本也源于地方自治程度较高的美国。
三 民国时期广州重要规划文件的制定
(一)《实业计划》的制定
1920年秋,孙中山重掌广州政权,在此期间撰写的《实业计划》成为国民政府规划和建设城市的主要依据。孙中山列举的中国重大建设项目共有 10 种,分述在“六大计划”之中。按照《实业计划》的思想,在城市建设方面,一是注重交通建设,通过疏通航道、构筑铁路和公路等对外交通来完善城市的交通基础设施体系,市区空间由两种均分之方格道路系统构成,一种道路间距约为200 公尺 (200m),另一种为较大方格系统,大方格为干道系统,干道间距离约为1英里(约为1.61km);二是偏重在“新市区开辟”方面,他主张以广州沙面水路为界,以东发展为商业地段,以西发展为工业地区,省城外则辟为花园城市;三是重视城市环境改善,在市区规划多处公园,位置在林荫道东北地区与内港西南地区。
(二)两个实施性规划文件的制定
民国十九年(1930年),广州市工务局局长程天固在其所著《广州工务局之实施计划》中参考西方城市路网的规划手法,提出市中心区域的道路系统采用典型的方格路网与放射性路网相结合的方式,并且提出了道路分级的概念。道路形式、道路密度和道路间距也都借鉴了同时期西方城市的模式,大量采用了小地块、密路网的格局,形成了不同于中国传统的城市肌理;同时,注重城市的轴线、公共建筑、公园和绿地的布局,行政中心的核心部位采用“十”字形构图,以公共开放空间作为构图的中心,与传统宫殿封闭、等级森严的空间形态截然不同。 1932年公布的《广州城市计划概要草案》充分体现出现代城市规划的思想,在注重功能分区、道路建设和基础设施布局的基础之上,首次将城市功能区位概念引入城市规划方案中。草案根据市民生活和城市发展需要进行功能分区,将城市划分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及混合区4个功能区。其中,商业区部分,除旧城内的原有商业区外,草案在黄沙铁路以东、河南沿岸、东山以东等地均规划了新的商业区;住宅区包括高档住宅新区和工人住宅区两类;工业区设置在临江一带;混合区主要为旧城区。
四 对广州城市空间结构延续和城市发展脉络的影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