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组织过程中可考虑遵循“风貌控制、功能组合、场地拟合、形体设计”四个步骤来实现:①立足特色主题,针对小镇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未来主导发展方向,筛选、提炼并确定相适宜的建筑风格、环境风貌,作为空间布局的设计导则;②立足各项功能定位,进行功能空间形式的细分,并按照复合集约利用的导向,将其中可整合、叠加、聚集的功能空间类型进行归并并设置,采用复合型建设方式,以期达到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③立足场地环境特点,围绕场地自然环境与开发现状,布置各类功能空间,构建内外交通联系便捷、功能区块呼应紧密的功能布局总体方案;④在完成上面三个步骤的基础上,按照小镇风貌控制要求,落实总体性的概念设计方案和重要节点的意向效果,塑造完整、连续、有辨识度的小镇形态风貌。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保证特色小镇的建设得以落实、特色得以广泛认知,还应做好项目策划和推进工作。
二 冷市镇建设特色小镇的必要性分析
(一)特色要素丰富
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冷市镇拥有丰富的特色要素—山水特色、茶旅产业特色、黑茶文化特色和梅山文化特色,为构建特色小镇提供了特色基础。
(1) 山水特色。冷市镇生态环境良好,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镇区周边山环水绕,天然形成了汇聚之势。镇区位于周边山脉中段,山体界面呈“楔形”分布;思模溪自北向南环绕镇区东部和南部边缘,形成怀抱之势,山、水、田、镇共同组成了镇区极具特色的山水关系 ( 图 1)。

(2) 黑茶产业特色。安化县素有“黑茶之乡”的美誉,而目前冷市镇已拥有1.5万亩有机茶园基地和300亩优质茶苗基地。五年来,冷市镇先后引进了湖南华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湖南山嵘茶业有限公司等一批优质企业,形成了以“华莱健”品牌为核心,集种苗繁育、种植、科研、加工及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为安化黑茶产业的稳步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同时,湖南华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还制定了三年做大、五年做强,成为中国第一家黑茶上市企业的计划,它的发展必将给冷市镇的发展带来新的能量。
(3)黑茶文化特色。安化县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秀美如画的山水风光,其植茶历史悠久,茶叶品种丰富,其中湖南黑茶的生产便始于安化县。安化黑茶的历史可追溯到唐朝后期唐德宗贞元年间(785年~804年)的茶马古市;明嘉靖年间,资江下游出现了商埠重镇东坪和黄沙坪,与乔口、酉州一道,成为茶马古道在南方的重要起点;清代集黑茶生产工艺大成的“千两茶”被誉为“世界茶王”,现故宫仍保留有一支“千两茶”;清末安化茶叶名驰天下,茶叶产业盛况空前。安化县迄今尚有百年历史的茶行、茶亭、茶书、茶钟、茶驿、茶具、茶歌、茶谣及茶俗存在于民间 ( 图 2)。

(4)梅山文化特色。黑茶的文化来自于古老而悠久的梅山文化。梅山文化发源于湘中,是流传于湖南全省和西南各省区、辐射到东南亚和欧美等国的一种奇特的民族、民间、民俗文化,是中华远古文明和湖湘文化的祖源文化之一,保留了丰富的原始文物和人类原始思维特征、行为方式等文化信息,保留下来的茶亭、石寨门、水筒车和吊脚楼等元素是梅山文化的历史地域印记。开发黑茶、展示黑茶文化必先尊重悠久的梅山文化 ( 图 3)。

(二)差异化发展路径选择
冷市镇现状属于农贸型城镇,是以黑茶产业、绿色食品加工、中药材加工和物流业为主,打造茶旅一体化的湘中茶旅重镇,产业发展以华莱厂为全国知名黑茶企业,现有普渡寺、万亩茶园、石虎山茶园、思模溪湿地和又一水库等景区,现状发展存在缺乏特色、风貌不统一、设施不完善和旅游基础薄弱等问题,同时受到周边同类型市镇—小淹镇和东坪镇发展的冲击(表1)。通过对比发现,小淹镇和东平镇虽都有关于黑茶文化的设施,但一个偏向于旅游功能、一个偏向于城市综合功能,均未充分体现黑茶文化的精髓,而冷市镇拥有丰富的黑茶文化要素、极高的人气和便捷的交通条件,具有构建特色小镇的先天优势,未来发展应找准定位,突出特色,形成差异化发展,提升竞争力。

三 冷市镇特色小镇规划定位、理念及策略
(一) 规划定位
根据提炼的“山水特色、黑茶产业特色、黑茶文化特色、梅山文化特色”的特色元素,以及“集中体现黑茶文化”的差异化发展路径,结合安化县“茶旅一体化”战略,规划确定冷市镇的特色主题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