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刊物 > 文章分享 >
【专题研究6】基于城市联系度的武汉城市圈动态发展研究
规划师杂志社   2017-03-14 10:10:55
 
利用重力和引力矩阵构建我国城市体系空间关联模型,用以探索空间关联的结构与层次划分。
      在实证研究方面,2003年程大林等人以南京都市圈为例,基于经济、社会联系流测度值,通过直接调查与相关联系强度的空间叠置进行了实证分析。2012年,陈群元等人基于城市流强度理论模型,对环长株潭城市群的城市流强度值和强度结构进行了测算分析。2013 年,蔡莉丽等人运用社会网络测度方法,以珠三角城市区域内各城市每日长途客运进出班次数据作为客运交通流的替代性动态数据,完成了对珠三角多中心城市区域功能多中心性的定量测度与比较分析。

(三)小结

      当前,国外学术界对城市联系度的研究仍然处于第三阶段,在研究对象上不再依托单一的要素,而是结合经济联系、交通联系和信息联系进行综合评价,另外在研究方法上突破了简单的静态描述和理论定性剖析的局限,更加注重对联系过程的动态分解。而国内关于城市联系度的研究处于第三阶段的初期,主要存在三个问题:一是数据选择单一。研究多采用城市群某一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属于静态分析,导致研究结果存在偶然性。二是模型选择单一。研究选取的模型有引力模型、重力模型和强度模型等,多采用某一种模型进行分析,缺少“复合型”模型研究。三是研究要素单一。主要研究要素有经济联系、交通联系和通信联系等,目前的研究多采用某一个要素进行分析,缺乏系统的要素分析。
      基于上述三个问题,本文以城市交通流和经济流为研究要素,采用城市交通流模型和经济流模型,统计2010年与2013年的相关数据,定量分析武汉城市圈的城市联系度,通过交通流和经济流的耦合来评判城市圈发展的健康状况,并通过时空对比分析,监测武汉城市圈各城市近三年的动态发展情况,进而提出其空间结构的优化建议。

二  研究方法

(一)研究区域及数据来源

      本文的研究区域武汉城市圈是以武汉市为中心、以100km为半径的城市群落,包括武汉市、黄石市、鄂州市、孝感市、咸宁市、黄冈市、仙桃市、天门市和潜江市九市,又称“1+8”城市圈,该地区占湖北省33%的国土面积。相比于其他城市群,武汉城市圈的GDP总量、人均GDP均处于中下游水平,其发展现状与所拥有的交通区位优势和人口优势并不匹配,发展水平不高,发展健康状况值得关注。
研究数据来源于2011年与2014年的中国城市年鉴、湖北省统计年鉴及武汉城市圈各城市的统计年鉴。

(二) 研究方法

1  构建城市交通流模型

      城际间的交通联系应从宏观经济总量的角度来衡量,故本文通过引入经济因素来研究城市群的城际联系。交通联系引力是城市间相互吸引的一种表现,它与城市间的相互吸引力成正比,同时也是衡量区域间经济联系强度大小的指标,既能反映经济中心城市对周围地区的辐射吸引能力,也能反映周围地区对经济中心辐射吸引能力的接受程度。

 

2  构建城市经济流模型

      本文采用城市经济流强度值来衡量城市经济联系强度,并依此进行城市联系量的对比分析。城市经济流强度是指区域内城市间的相互经济联系中城市外向功能(集聚与辐射)所产生的影响量,计算公式为:

三  实证研究分析与评价
 
(一)武汉城市圈交通流分析

      鉴于武汉城市圈的航运系统和铁路系统尚不完善的现状,本文选取使用频率最高的公路流来分析其内部交通流。基


[返回]
Copyright (C) 2013-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出版杂志社有限公司 桂ICP备08003917号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195号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月湾路1号南国弈园6楼 邮编:530029
电话:0771-2438012 传真:0771-2436269 E-mail:planners@planners.com.cn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