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特色,是小城镇建设的关键所在,这也是防止“千镇一面”现象的根本措施。从这个角度而言,培育特色小镇,重在因地制宜、写好“特”字文章,让特色小镇的品质立得住、叫得响、行得远;要以新的理念打造地方的核心特色,摒弃传统“大而全”的思维模式,主攻最有基础、最有优势、最具潜力的特色产业,用特色产业来牵动和激发小镇的生气与活力,让特色小镇真正成为小镇发展的命脉之源。
全域视角下特色小镇的规划思路与重点
一、规划思路
以新时期小城镇发展需求和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为出发点,确定规划的重点内容,使规划更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以城乡规划来统领各类专业规划,将土地利用规划、产业规划、生态保护规划与旅游发展规划加以衔接,通过镇域总体规划“一张蓝图”把多个规划融为一体,形成“政策合力”,以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即是通过“全域规划”对城乡空间进行统筹与规划,实现规划从城市到乡村之间的均衡配置,促进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的自由流动。
与以往的镇域规划相比,“全域”视角下的镇域规划,应注意在理念上进行更新与突破:①着眼全局。规划突破城乡之间的界限,改变传统“重镇区”的发展模式,将小镇视为一个整体进行通盘考虑,综合考虑全镇域的发展需要,加大统筹发展的力度。②注重公平。规划的立足点由以往“关注市民利益”向“关注全民利益”转变,摒弃以城市规划建设模式为中心的思想,按照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引导农村环境的改善;提倡公共产品的均等化配置,提供城乡平等发展的机遇,加大农村地区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和交通等方面的研究与规划编制,兼顾城乡发展和社会保障。③突出弹性。小镇社会经济发展存在不确定性,在规划编制时应注重弹性和可操作性,改变以“数量推导”为主的思路,按照资源条件、环境容量与市场选择约束下的“动态平衡”思路配置资源。
二、规划重点
在对小镇的资源特色进行分析、总结和提炼的基础上,总结出小镇的最大特色,提出了小镇发展的总体定位,确定小镇发展的主导功能,并以规划为龙头,以项目为抓手,以产业为纽带,以智慧科研创新为驱动,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线,以绿色低碳产业为主导,以城乡统筹为路径,重点从全方位、全要素和全空间3个层面进行统筹规划,推进示范镇建设,促使小镇朝着空间布局合理化、土地利用集约化、产业发展高端化、基础设施现代化、城镇管理精细化和基本权利平等化的新型城镇化方向发展,最终实现以“生态”统领镇域社会、环境和经济的全程建设,以“乐居”统领镇域就业、消费与生活的全民建设,以“绿色”统领镇域产业、生态与文化的全域建设,构建“业有所就、技有所授、医有所保、老有所养、居为所有、富为所创”的城乡统筹发展体系,实现以特色引领城镇发展的目标 ( 图 3)。

全域视角下演丰镇最美乐居小镇规划实践
一、挖掘小镇特色资源,打造最美乐居小镇
1 演丰镇域资源分析
演丰镇的区域条件较为优越,距海口市中心26km,距美兰国际机场5km,至东线高速公路入口29km,交通便利。演丰镇属热带气候,年平均温度为23.8℃,受热带海洋气候影响,夏季炎热多雨。演丰镇大部分地形为缓坡丘陵,海拔在 2.5 ~ 16m之间,大部分地区地势平坦,坡度在15%以下。现状农村居民点大多分布松散,数量多、规模小,居住环境优美,但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设施不完善 ( 图4)。

演丰镇域内拥有丰富的资源,如林业资源、世界地质奇观“海底村庄”、河网水系与岸线资源、海产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等。以林业资源为例,演丰镇是全国红树林分布最集中、面积最大、品种最齐全的地点,被誉为“红树林之乡”。红树林作为胎生植物,具有奇特的生态景观和科学、观赏价值。为保护红树林,1980年在演丰划定我国规模最大的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该保护区被联合国定为世界最有保护价值的湿地之一。海南特色的热作物景观,除品类繁多的红树林外,在演丰镇域内有着极为丰富的种类,如黄皮、乌榄和橡胶等。如此丰富的热作资源,必将成为游客的兴趣所在。
不仅如此,演丰镇域范围内共有48处文物古迹,以及龙尾桥、林市村、海南第一宫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公仔戏等67项(处)。其中,明万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