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构建合理的开发格局,满足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的需求
城市型岛屿具有地域结构简单,人口、资源与环境容量有限以及生态承载力脆弱等局限性,与其他大陆区域相比,任何开发和改变都将对其产生深远影响。城市型岛屿的开发建设应综合考虑经济、生态、环境和社会因素,进行整合规划;基于现状生态格局,鼓励组团式布局形式,采取多元混合型的开发和利用模式,合理控制开发容量和建设强度,平衡旅游空间拓展与生态保护的需求。
3 提升社会公共价值,实现郊区生态岛向城市绿心的转变
由于交通可达性差、劳动力资源不足等原因,城市型岛屿作为一个独立的地理单元,经济发展水平有限,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一直是城市建设的盲点。事实上,城市型岛屿大多经过了洲滩整治工程,地势稳定,防洪能力高,相对于城市内的人工景观而言,其资源禀赋高,具有成为承载城市公共活动平台的潜力。因此,城市型岛屿的生态旅游开发应注重以人为本,以提升岛屿资源的社会公共价值为重要目标,突出岛屿在城市社会活动中的重要地位。
4 确立可持续保障体系,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共赢
基于对旅游市场及目标客群的需求调研,规划结合岛屿旅游资源特色,构建适宜的运营管理框架,确定合理的开发建设时序和首期“引爆”项目,在可持续保障体系的技术支撑下,进一步落实规划策略,保证项目能够分层逐级地有序进行,达到分期投资与经济收益的动态平衡,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共赢。
襄阳市鱼梁洲总体规划案例
一、规划区域概况
襄阳市的鱼梁洲是汉江与唐白河交汇处的江心洲,位于汉江中游段,汉江公路铁路大桥下游2.5km处,处在襄州、襄城、樊城和东津的环抱之中。岛屿南北长8.2km,东西宽 4.5km,面积为 17.66km²,其中主岛面积为16.75km²,小岛面积为0.91km²,堤岸总长为23km,是汉江中的第一大岛,素有“汉江明珠”之称。
鱼梁洲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一千多年前的北魏,岛上流传着许多美丽的传说,文化底蕴深厚,是汉水文化的重要载体。鱼梁洲的景观资源丰富,其三面环水,水质优良,岛上土地肥沃,物种繁多,林木森森,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江上绿岛,在城市中扮演着“氧气库”“绿心”的角色。
二、现实问题—脆弱的生态基底与旅游开发之间的矛盾
作为江心洲,鱼梁洲的地理区位条件特殊,生态环境系统相对独立,岛上物种分布、环境格局有其独特规律,相较于陆地其他生态环境更为脆弱,因此对其现有生态环境进行保护显得格外重要。同时,在国务院批准的《襄樊市城市总体规划 (1996—2010 年 )》中也强调“尤其要保护好鱼梁洲的生态环境”,突出由鱼梁洲、岘山、万山、汉江、小清河和唐白河组成的襄阳城市自然山水特色。
鱼梁洲岸线较长,四周静态水面积达30多平方公里,完全具备打造成世界级旅游度假胜地的潜质。作为独立于大陆的岛屿,鱼梁洲逐渐形成了一个“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和发展高度耦合的岛屿复合生态系统”,且经过几年的开发建设,岛上的道路、与城区联系的鱼梁洲大桥、水电通讯设备等基础设施基本完善。2010年底,鱼梁洲获得长江水利委员会的许可,进行适度开发,由此迎来了历史性的开发机遇,其不仅要承担起自身经济发展的重任,更要促进襄阳市旅游产业发展,在优化产业结构中起到推手作用。
三、规划内容
以对生态资源的保护与有效利用进行统筹为前提,规划充分考虑旅游市场的需求和旅游开发的区域协调,引导科学布局,合理控制开发容量,打造高质量的岛屿生态环境 ( 图 1)。

1 确定评价因素,划定开发适宜分区
根据伊恩·麦克哈格与约翰·西蒙兹在生态规划理论中提出的生态决定因素,结合鱼梁洲自身特质、现状调查资料和土地利用现状等,可以确定此次规划采用的生态决定因素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自然地理因素,包括植被保护因子和水系保护因子;二是社会经济因素,包括污染因子和交通因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