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刊物 > 文章分享 >
【PD】微更新理念在西安老城更新中的运用
规划师杂志社   2017-01-23 11:17:16
 
中心以及东西、南北大街商圈为次级中心的“两横三纵”的分布特点。

2 历史资源

      安老城的文化底蕴丰富,历史资源点数量较多。就年代看,明朝之前的历史资源点有9个,明朝时期的历史资源点有11个,清朝时期的历史资源点有4个,民国时期的历史资源点有11个。就等级看,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16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16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有 10 个 ( 图 1)。
      在空间上,西安老城西南部的古代历史资源点偏多,东北部的近代历史资源点较多,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西安老城的发展轨迹。此外,西安老城内还有北院门、三学街和七贤庄三片历史文化街区,以及竹笆市、德福巷和湘子庙三条历史街道。

3 街巷肌理

      西安老城现状街道网络整体上保持方格网的形态基础,形成了“两横三纵”的街道网络格局。其中,主次干道密度为 3.52km/km²,公交站点分布比较密集,但是在回民区和东大街南部地区内部的公共交通设施比较匮乏。
      随着历史演变,西安老城内的街巷格局在空间上呈现出多种街巷肌理交互拼贴的特征。例如,东北角于民国时期规划的新城区道路形成了细密方格网的肌理,西北部和南部建设的大量单位制小区的地段呈现出了鱼骨式肌理结构,回民区及其周边传统风貌区则呈现出了自由式的街巷肌理 ( 图 2)。

4  社会经济

      西安老城现状总人口为42万,常住人口占63%,暂住人口占37%,其中解放门街道的暂住人口占总暂住人口的一半以上。近年来,西安老城内的人口老龄化现象越发严重,老年人口所占比例逐年上升。根据各个街道办的统计数据,西安老城的老龄人口比例为13.7%,其中青年路街道的老龄人口比例达到 27%,老龄化现象尤为严重。

三、发展困境

      通过对西安老城现状的调研,可总结出城市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其中以公共空间割裂、历史资源遭到破坏、社会环境质量下降、产业发展单一和政策支撑不足这五大问题最为突出。

1 公共空间割裂

      从西安老城用地功能构成可以看出:①缺乏开放的绿地广场,集中的场地仅有莲湖公园、革命公园、儿童公园及钟鼓楼广场;②公共空间开放性低,老城内的公共空间缺乏连续性,在视线、交通及整体的结构上都缺少联系;③明城墙利用率不足,虽然明城墙的登城口可以沟通环城公园和顺城巷,但是现状开放的登城口较少,登城方式单一,其价值未能充分体现。

2 历史资源遭到破坏

      尽管西安老城内有众多文化场所与文化事件,文化内涵相对丰富,但是在历史演进的过程中,很多历史资源点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和修缮。同时,由于保护方式的不专业,很多历史资源点均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加上历史资源点本身空间分布不均、各历史片区间缺乏联系和历史文化载体的遗失等因素,导致了老城特色不足,进而被过度地侵蚀和消费。

3  社会环境质量下降

      由于历史原因,西安老城各历史文化街区内的现状街道狭窄拥堵,基础设施严重不足。随着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以及老城内原住富裕居民的迁出,老城逐渐成为低收入人群的聚居之地,进而导致大量房屋长年失修,社会环境质量逐渐下降。

4  产业发展单一

      目前西安老城的产业以传统零售商业为主,与老城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联系较弱,并存在着过度消费传统文化的现象。同时,老城内缺乏新兴的、能够结合文化特质以及老城典型特征的创新产业来激发老城的活力。

5  政策支撑不足

      目前西安市的发展重点聚焦在东北部浐灞地区,政府对于老城的更新发展缺少有效的政策支撑,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老城内的基础建设项目难以开展;二是在产业的招商引资上缺少相应的优惠政策,导致产


[返回]
Copyright (C) 2013-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出版杂志社有限公司 桂ICP备08003917号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195号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月湾路1号南国弈园6楼 邮编:530029
电话:0771-2438012 传真:0771-2436269 E-mail:planners@planners.com.cn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