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刊物 > 文章分享 >
【PA】乡村旅游开发视角下的福溪村保护与更新
规划师杂志社   2017-01-06 14:57:21
 
有锣鼓、京胡和二胡等传统民乐,有端午、中元及中秋等习俗节庆,还有古戏台、古书堂、青石街及古碑刻等古代遗存。村中有宋代理学鼻祖周敦颐的讲学堂及其后裔居住的古宅,周、何、陈、蒋四姓宗族祠堂,木雕图案的花窗门楣,彩绘的梁檐斗拱,门楼上的牌匾,建筑上的石雕等人文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

三、福溪村乡村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1)福溪村现状以农业为主,农田、林地占地面积较大,旅游开发尚处于萌芽阶段,旅游市场总量较少,旅游业经济贡献不足。

(2)福溪村的旅游发展以历史遗迹、古建筑为主要吸引点,旅游核心吸引力单一,没有形成旅游品牌;村内尚无旅游配套设施,如缺乏相应的餐饮与购物设施、服务接待设施(如游客接待中心、住宿设施和旅游指示标牌等)和娱乐设施等,旅游服务接待能力较弱。

(3)外部车行交通系统基本形成,但内部旅游交通不够畅通,不利于古村旅游的开发。福溪村内的青石板街巷较狭窄,且街巷脏、乱、差现象明显;村内缺乏合理布局的道路网系统,通达性不足。

(4)村内很多古老的房屋都已经破损,墙体石灰脱落,柱子脱漆,屋内结构不稳;房屋的沿街立面不统一,街巷环境较差,影响了古村风貌与村落旅游的发展。

基于乡村旅游开发的福溪村保护更新思路与策略

      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更新与旅游开发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且相互制约的,只有保护好古村落风貌才能带动乡村旅游发展,只有旅游发展了才能更好地促进古村的保护与更新。规划通过对福溪村旅游开发现状、发展优势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明确的规划思路与策略 ( 图 2)。

一、思路

      规划以“追古溯源、再续福地”为理念,遵循“文物保护优先,空间设计支撑,规划控制落实,策划与规划结合”的工作思路,结合福溪村独特的旅游资源,挖掘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以潇贺古道名镇文化、古民居古园林文化和秀美的自然风光等为依托,将历史文化和乡土休闲体验融为一体,从宏观上进行村落的更新与格局调整,从中观上进行村落的环境整治和风貌保护控制,从微观上策划乡村旅游参与体验型文化旅游产品与旅游线路,将福溪村建设成为以文化体验、乡村休闲、山水观光和新农村风貌展示为主要功能的特色旅游村寨、潇贺古道民居名镇、唐宋瑶族古寨名村、国家山水生态名村和中国宜居度假名村,形成完整有序的田、园、山、水、村交相辉映的村落景观,保护、传承和弘扬街巷文化、理学文化、瑶族文化、宗族文化与建筑文化。

二、策略

1. 引导村落更新与格局调整,延续生态风水格局,打造特色村落旅游空间


      村落的风水格局与历史人文景观是乡村旅游开发的重要支撑,应加强对其的保护与强化,突出风水格局与历史人文景观的游赏性。因此,规划结合村落特有的自然山水资源,充分挖掘特色历史人文资源,通过划分保护区、构建村落总体结构、引导村落更新与格局调整和延续生态风水格局,打造一个历史保护完善、生态系统完整、旅游功能齐备的文化、生态、居住相互协调、融合的村落;同时,从村落整体的空间结构、山水环境、历史风貌和景观节点等分析入手,充分提取旧村中的文化、生态和风水等要素,将其融入新村建筑、景观等的打造中,寻求新村与旧村在精神空间和物质空间上的统一,打造富有地域特色的村落空间。

2. 加强村落环境整治和风貌保护控制,营造特色村落景观

      质朴、多样、颇具个性的建筑风格和民居形式是发展乡村旅游的核心,因此规划要注重对村落特色建筑风貌和村落格局的保护与控制,加强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和修缮,挖掘村落建筑文化符号,并将其融入到新建筑的设计和现有不协调建筑的整治之中,延续村落传统的建筑风貌和山水格局。同时,也应结合旅游开发的需要,在不破坏村落传统格局的基础上对环境进行综合整治,根据消防与游览需要改造村落路网结构,完善给排水、供电及旅游服务等基础设施建设,设置牲畜集中点,改造与古村风貌不协调的建筑等,营造出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村落景观。

3. 挖掘自然历史文化资源,开发丰富的乡村旅游参与体验型文化旅游产品,打造精品游线


    


[返回]
Copyright (C) 2013-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出版杂志社有限公司 桂ICP备08003917号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195号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月湾路1号南国弈园6楼 邮编:530029
电话:0771-2438012 传真:0771-2436269 E-mail:planners@planners.com.cn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