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 face=Verdana> 根据拉萨市中心城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现状及工程条件,结合拉萨市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性质,以及由于地形条件导致的土地资源紧张及气候寒冷需节约城市能源的需求,规划从整体层面提出了拉萨市中心城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的指导思想—补充土地资源、节约城市能源、优化城市环境。
(1)补充土地资源,扩展城市空间。拉萨市中心城区位于拉萨河河谷冲积平原上,土地资源非常有限。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发展需求与土地资源供给之间产生巨大矛盾,而地下空间的开发则可以缓解土地资源紧缺这一难题。
(2)节约城市能源,增加冬季活力。拉萨市位于高寒地区,温度、含氧量随季节、昼夜的变化存在很大的差异,而地下空间恰好具有热稳定性和封闭性的优点,故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可以节约城市能源,增加城市冬季活力。
(3)保护城区风貌,优化城市环境。拉萨市中心城区作为历史文化的主要展示区,也是城市土地价值最高的地区,其保护与开发一直在博弈:既要改善旧城区的生活环境,又要面对开发成本高、情况复杂的局面。而公共空间的立体开发将大大节约城市土地资源,缓解地面开发强度,增加生态用地面积,改善和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根据指导思想,拉萨市中心城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以完善地面功能、优化地面环境为出发点,提出了构建安全便利、功能复合、环境舒适的综合型地下空间系统,进而更高效、有机地利用城市土地资源的目标。规划根据掌握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现状情况和发展条件,进行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的可开发性和适建性评价,对地下空间的功能与规模进行引导,确定地下空间的总体布局形态,并系统整合地下交通设施、公共设施、市政设施和人防工程等专项规划,明确地下空间的建设重点,分区对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进行控制指引( 图 5)。

规划策略
结合“补充土地资源、节约城市能源、优化城市环境”的指导思想,规划主要对拉萨市中心城区地下空间进行交通系统、公共设施、市政设施和人防设施的建设。地下交通系统规划、地下公共设施规划、地下市政设施规划和地下人防设施规划都可为城市补充土地资源,同时可以减少对地面空间的割裂,优化城市环境;拉萨市位于高寒地区,地下交通规划和地下公共设施规划建成后的公共空间具有较强的恒温性,能在冬季为人们提供活动的场所。
(1)有针对性地构建两大交通子系统,缓解道路用地紧张。
鉴于拉萨市中心城区的地下交通需求主要为地下停车和步行,故针对这两个交通子系统提出规划策略,以缓解道路用地紧张的矛盾及减少对城市建设的割裂。①地下停车设施规划策略。考虑到城市不同区域现状停车问题的严重程度不同,停车设施布局采用刚性布局和区域弹性布局两种方法,以使规划更具灵活性和可操作性。对已建成地区采用刚性布局、定点控制的方法,以挖掘潜力为主,结合旧城区改造,通过置换土地建设公共停车设施,同时可以结合广场绿地等用地建设地下停车设施及设置立体停车设施,节约用地;对于规划新建地区,需结合具体地块开发进行落实,因此主要采用区域弹性布局的方法。②地下步行系统规划策略。地下过街通道主要布置在地上交通量大、地面景观要求高及有其他地下空间可结合的地区,以避免地面过街设施的不安全性及对城市景观的影响。
(2)配置地下公共设施,激发地下空间活力。
由于地域文化和民族习惯的差异,拉萨市地下公共服务设施的开发较难为民众接受。但为激发地下空间活力,为使用地下空间的市民提供安全感,规划结合地下停车设施及步行设施,适当配置地下公共设施。地下公共空间综合开发应与地面建筑、交通统筹考虑,相邻地块之间预留联系通道。同时,为地下空间的出入口、空间节点及环境设计等注入藏族文化元素,并控制空间尺度,以缓解人们进入地下空间时产生的不良心理。考虑到商业对客流的吸引,同时为避免增加不必要的交通量,给解决原本的交通问题提高难度,适当控制地下公共空间中的商业规模。
(3)构建完备的地下市政服务设施体系,满足城市基础建设需求。
地上市政服务设施转向地下敷设,可有效节约城市地面空间,保证设施的安全,同时可大大减少其对城市风貌的影响。因此,一方面可构建由变电站、换热站、地下再生水处理设施和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