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刊物 > 文章分享 >
【PR】“全龄化”养老社区规划布局探索
规划师杂志社   2016-12-01 10:17:57
 
13%、7%。护理型养老组团的人口比例均高于我国“9073”的养老格局。对比国内比较成功的“全龄化”养老社区,如杭州良渚文化村,其养老组团“随园嘉树”可容纳人口占社区总人口的6.7%。因此,借鉴国外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建议在“全龄化”养老社区中,养老组团人口占社区总人口的5%~15%为宜(表5)。在养老组团的布局上,应尽量靠近社区中心配套设置,避免设于社区外围边缘地带,使老年人在最大化地享受社区服务的同时,能够更好地融入社区生活。

3  配套设施布局

 (1)配套设施比例

      根据规范,城市社区中与老年人日常活动相关的配套设施仅有小型商业和居民健身设施,公共配套设施占比仅为5%~15%;对比国内大型养老社区,发现其配套设施占比普遍在15%以上,这部分设施不仅服务于社区内的老年人,同时对外开放,以弥补城市养老配套设施的不足。因此,“全龄化”养老社区的公共配套设施占比应有所提升,控制在15% 以上。

(2)配套设施布局半径

      根据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习惯,其活动范围可分为基本生活活动圈和扩大邻里活动圈。基本生活活动圈是老年人日常使用频率最高和停留时间最长的地域范围,按照老年人5分钟步行距离计算,其辐射半径一般为180~220m;扩大邻里活动圈是老年人长期生活和活动的空间,应包括社区内主要的配套服务设施,其辐射半径不宜大于老年人步行10分钟的疲劳极限距离(约450m)。因此,“全龄化”养老社区中各养老组团距离基本配套服务设施、社区绿地的步行距离不应大于180m,距离社区服务设施的最大步行距离不应大于450m。考虑到社区中点到点的距离并非直线距离,应对该数据作一定折减。根据道路交通绕行系数(一般为1.5~1.7),则距离应分别为 120m、300m。

      在此基础上,所有设施的配置和布局应遵循以下三项基本原则:①紧凑化原则。对养老社区中类似功能、体量或使用频率较低的用地应进行相邻或复合化设置。②灵活化原则。设施的配置应视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如体育健身、活动场地等“全龄化”设施可合并设置,其内部根据不同人群的需要再进行细分;医疗设施的布局应视周边情况综合确定,如周边已有大型综合医院,社区内可减少医疗设施用地,为居民开设绿色通道。③人性化原则。关注老年人的心理需求,满足其需要安全感、归属感和私密感,以及喜欢孩子的心理特点,设置更多的休息交往空间,部分可与亲子游乐空间共同设置。

(3)不同配套设施的布局

      不同养老组团的老年人对配套设施的需求不同,对不同配套设施的使用频率也有所不同。针对自理型、半护理型及全护理型养老组团中老年人的需求,本文将社区配套设施分为社区级和组团级,包括医疗康复、文化体育、休闲娱乐、生活服务和基础教育设施五大类,并对其分项设施需求由强到弱提出三种配置建议(表6)。其中,社区级设施应相对集中地设置于社区中心位置,基础教育设施可相对布置于外围以对接城市交通,医疗康复设施尽量靠近老年组团,减少对其他组团的干扰。组团级设施应根据各阶段老年人需求的强弱,有选择性地进行多点布局。因此,根据上文得出的150m和450m的布局半径,组团级设施中的需求较强型设施应尽量布局于老年人150m步行范围内,社区级设施应布局于老年人 450m 步行范围内。


文章全文详见《规划师》2016年10期《“全龄化”养老社区规划布局探索》

 


[返回]
Copyright (C) 2013-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出版杂志社有限公司 桂ICP备08003917号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195号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月湾路1号南国弈园6楼 邮编:530029
电话:0771-2438012 传真:0771-2436269 E-mail:planners@planners.com.cn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