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区的重要战略支点,地处三省交界处,具有辐射晋、冀、鲁、豫周边市场的作用。在交通方面,安阳市具有“铁公机”联运条件,京广铁路、京港高铁南北交通大动脉贯穿该市;京港澳高速公路、南林高速公路等纵横交错,拉近了安阳市与北京市、东部出海口、西部煤炭基地的空间距离;豫东北机场的建设,加快了安阳市发展空港经济的步伐。
在产业方面,安阳市作为中部地区重要的重工业基地,已形成了以冶金、电子和化工等为主的工业体系,河南省确定的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轻工和建材六大主导产业在该市均有一定的发展。在配套方面,安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已形成了一定的工业配套能力。在政策优惠的环境下,安阳市借助自身良好的综合资源条件,成为沿海产业转移的理想之地。
3 承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中部地区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过程中也呈现出一些问题,如重产业与资金引进,轻技术创新,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缺乏基于区域产业条件对所引入产业的合理性判别;重政策扶持与税收优惠,忽略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培养以及公共服务设施的完善,对产业的持续发展造成一定制约。中部地区虽具有一定实力的工业体系,但因产业链条短、相关配套能力不足,阻碍了转移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此外,投资的软环境如政府的服务意识、市场经济等观念缺乏也是影响承接地产业发展的因素之一。
总结近年来内陆地区产业园区发展的经验教训发现,往往是园区规划蓝图有了,但建设推进缓慢;基础设施建好了,但想要的产业却没进来;产业引进来了,但上下游产业链迟迟未能形成;产业及产业链具有了一定规模,但园区的配套又难以满足后续发展。这些问题造成了诸如“有图无园”“有园无产”“有产无聚”“有聚无城”的尴尬局面,其根源在于整个规划过程中对于产业选择与引导、配套设施安排和开发实施方案的各阶段缺乏整体性考虑。
笔者认为,传统侧重空间的园区规划思路难以应对沿海产业转移浪潮下多因素影响、多类型需求的产业引驻、园区发展,从而难以引导园区快速成长并肩负地区产业与经济转型的重要使命。基于对产业转移特征、承接地发展条件的分析,新背景下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应立足自身优势,着眼战略发展,注重产业与空间的协调,整合区域产业与产城要素,创建美丽环境,完善服务设施;明确开发模式,做好投融资计划,分期实施,保障园区落地与健康、可持续发展。
应对产业转移的三位一体综合规划模式实践
三位一体综合规划思路架构
产业园区在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背景下,其发展具有明确的多目标导向、市场诉求及实施要求等特征。产业园区一方面要满足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要满足开发政策合法合规以及政府、企业等多方主体共赢的诉求,同时还要满足项目上报立项与实施的要求。在多目标导向下,规划需进行整体把握,以更加开放、阶段化应对的综合规划思路为园区制定可持续的发展路径。笔者提出集产业规划、空间规划和面向开发实施的投融资规划三大规划于一体的综合规划模式,实现产业园区从发展构想到实施落地的全过程(图2,表4)。


从项目的分阶段看,可分为以下两大环节:
1.核心环节—产业规划与空间规划。
产业规划与空间规划是项目全过程的核心环节。这一环节要求产业决策与空间设计需进行有效的互促融合,构建园区的发展蓝图。一方面,通过产业规划实现园区的经济效益,并引导空间的生成与布局;另一方面,通过空间营造促进产业的发展与落地,同时塑造城市品质。
2.必要环节—可行性研究与投融资规划。
基础设施和土地开发的投融资问题是产业园区开发建设中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产业园区从启动、成长到成熟都离不开相关的资金支持,因此可行性研究与投融资规划作为项目全过程的必要环节,需针对产业规划与空间规划进行投资估算,正确引入社会资本,实现园区的合理开发与运营。
安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产业小镇规划是在沿海产业转移背景下引入三位一体综合规划模式进行的园区规划,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安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产业小镇(以下简称“产业小镇”)位于安阳市东部,是城乡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