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研究普遍认为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的非正式联系是技术和知识在集群内快速传递的路径与渠道,同时非正式联系的类型和形成过程也受到关注。但总体上,当前的研究成果仍存在很多不足,对非正式制度形成的原因与影响机制的研究还不够丰富也不够深入,且除了区域与地方尺度,尚缺乏其他尺度与维度的研究。
在非正式联系网络类型的分类方面,以网络作用的范围为依据,可以分为企业内部非正式联系网络与企业外部非正式联系网络。内部非正式联系网络是指企业内员工在工作与非工作环境下产生的联系;外部非正式联系网络是指员工与非本企业人员建立起来的工作或情感联系等。前者与空间内部的使用有关,而后者则对区位选址产生影响。
此外,以网络联系建立的方式为依据,可以划分为咨询网络、情感网络和业务网络等,其中信任是非正式联系网络建立的基础,而信任文化的建设需要一定的保障机制,众创空间的合理组织和运营有利于构建上述文化。因此,本文分别从这两个维度分析众创空间的创新网络类型以及对其区位选址与内部空间组织的影响。
2 非正式创新联系网络的构建机制
为了分析众创空间非正式创新联系网络的构建机制,需要分析其关注领域、服务对象和服务功能,进而梳理众创空间各相关主体的关系和运营机制。
(1)众创空间的关注领域、服务对象和服务功能
本文通过浏览深圳42家众创空间的官网,以及查找其他互联网资料,统计众创空间运营方关注的领域和提供的服务类型。数据显示,已有的众创空间的关注领域集中在高科技行业(如智能硬件、机器人、3D打印技术、基因技术及生物工程等),科技、媒体和通信行业(Technology, Media, Telecom,简称“TMT”,如移动互联网、软件工程、游戏及网络新媒体等)以及咨询行业(如教育培训等)。其中,高科技行业占据50%的较高比例,TMT行业次之,咨询行业最低。需要指出的是,众创空间所关注的领域多是复合的。
大多数众创空间通过实行会员制以进行收费与管理。因此,其服务对象是不同类型的会员,主要分为个人会员和团队会员两类,两者享受相同的服务,差异在于个人会员多是出于对某一类创新事物的兴趣,以个人的形式参与众创空间的活动,并不一定有固定的工作卡位,是灵活自由的参与个体,如柴火空间与Techspace中的会员。这些众创空间一般物业面积并不大,多为开敞的空间,其中安置多个工作台,方便会员进行头脑风暴和一起动手制作。团队会员大多都是已经成型的初创企业,他们以团队入驻的形式拥有固定的集体办公卡位,类似于公司,他们在众创空间的主要任务是完成团队的工作,有着长期、稳定、规律的活动。以团队会员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众创空间比较多,是目前最主要的会员构成类型。对于入驻众创空间的创客团队而言,由于正处于企业发展的最初阶段,他们所拥有的可能仅仅是一个想法,而要使项目被成功孵化,到后面成立公司,完成创业,在这个过程中所需要的人力资源、装置设备、天使投资、技术培训和创业培训等知识、技能与资源等对他们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而众创空间的优势就在于能够在这些方面进行补充。
众创空间为创客团队提供的服务可归为以下三类:①第一类是提供联合办公的物质空间。众创空间作为载体提供工作空间给创客团队,这些空间的类型有完全开敞型的大空间,也有标准化了的小型封闭办公室,氛围开放,较多的公共空间提升了人与人之间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促进了信息流通与人际交往。②第二类是提供一般性工作设备或者根据创客团队所从事的行业差别,提供高端硬件设备,如3D打印机等。③第三类是提供投融资以及其他创业服务,包括创业培训、投融资对接、商业模式构建、团队融合、政策申请、工商注册、法律与财务咨询等功能。基本上多数众创空间都具备这三项功能,并以其功能的多样性和有效性来吸引创客团队的入驻。总的来说,众创空间不仅是创业者的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还是一个能够为他们提供创业培训、投融资对接、团队融合、政策申请、工商注册、法律财务及媒体资讯等全方位创业服务的生态体系。
(2)众创空间的运营模式与网络构建机制
上述众创空间的关注领域、服务对象和服务功能与众创空间的运营模式有很大的相关性。其关注领域会影响服务对象对其的选择,服务对象的类型又会影响其提供服务功能的类型,而功能类型则影响其运营模式,运营模式也同样反过来影响着服务功能以及关注领域的调整。
本文通过梳理资料与实地调研访谈,绘制出众创空间的主要运营模式(图1)。其中,众创空间在运作过程中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