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故事讲述得更加完整。酒店各处装饰着米奇和朋友们的卡通形象,从入口大堂的铜制雕塑,到电梯中的按钮,每一处细节都充满米奇元素。游客可以在酒店中和米奇朋友们共进早餐,在美女与野兽的奇妙城堡里跟那些会说话、会动的茶壶们共进晚餐,就连酒店中的客房服务人员也会打扮成仙女教母的模样。另外一座“玩具总动员酒店”则还原了电影《玩具总动员3》的许多著名场景……当游客置身于自己熟悉喜爱的卡通世界中时,还未进入乐园就已经感受到了不可思议的梦幻情景。
(3)同乐—乐园公共区域的体验。迪士尼的空间序列是迪士尼乐园营销策略的实施结果。众所周知,进入迪士尼乐园需要购买价格不菲的门票,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一个家庭重复购票进入迪士尼乐园游玩的可能性。对此,上海迪士尼在乐园外围建设了无需付费就可以游览的公共区域,主要包括迪士尼小镇和外围湖畔公园。迪士尼小镇中林立迪士尼自有品牌的店铺和一些出租型物业,整体风格和迪士尼乐园协调一致。游客可以不用支付费用就来到这个极富迪士尼特色的商业中心度过休闲的一天。同时,从小镇中多家店铺的露台可以看到乐园内的风景,远眺迪士尼城堡,让游客在购物休闲的同时受到迪士尼乐园的感召,勾起其入园的兴趣(图1)。

2 乐园外围区域的布局特点
(1)放射式排布—入口位于园区中心。迪士尼乐园的主入口并不像传统公园一样位于整个园区的端头,而是位于整个园区的中心位置。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将人流集散集中地置于最中心位置,游客首先被导入到园区中心,再分散到各个区域。园区本身被当作一个整体来开发。主入口区域也并不单纯服务于乐园本身,而是将酒店、商业区、休闲娱乐区结合考虑,让游客在到达乐园后可以最短距离到达各个区域。
(2)交叉式交通流向布局。与其他传统项目不同,迪士尼在设计乐园时并不将人流规划有序布置,而是将人流混杂交叉,其流向设计不趋于“有序”而是偏重于“无序”。当游人想从 A 点去往 B 点时,必将穿过 C\D\E等场所。这样做的优点在于提高每个景点或单体的游客量,使每个单体都能保证充足人流,将营销效益最大化。例如,迪士尼乐园的整个外围区域设置得非常巧妙,迪士尼小镇和湖畔公园设置在乐园入口的另一侧,乐园与小镇及湖畔公园互为依托、互为借景,每一个想要到迪士尼小镇或湖畔公园免费参观游玩的游客必定要经过乐园主入口(图2)。这种交叉式游线的布局方式,不仅使游客在出游目的地上有了更多选择,也丰富了迪士尼乐园的经营模式。上海迪士尼通过由以上公共区域所组成的乐园外部空间为游客营造了第一重情境—氛围情境。

二 第二重情境:舞台情境
迪士尼乐园在空间设计中很重要的一项手法是分隔。迪士尼为人们营造一个梦幻世界,因而需要隔绝园外的现实世界;迪士尼乐园由多个主题园区组成,不同主题的园区成为了不同主题故事发生的舞台,因此需要利用空间隔离的手法,分隔不同园区的故事舞台,使营造出的一个个虚拟主题世界相互独立,互不干扰。
1 布局形式—利用空间分隔营造独立情境
(1)园区内外的空间隔离:视线分隔。
如何实现园区内外的空间隔离,又避免让游客在感觉上出现不适?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上海迪士尼乐园在园区与外界区域之间使用高4~5m的双层围墙缓冲带作为分隔。靠近道路的一侧使用铁艺围墙,中间设置10m宽的绿化种植区使游人在围墙附近活动时不感到压抑;在后面设置另外一座5m左右的“视线屏蔽围墙”。整座围墙用黑色的视线阻隔网遮挡住园内视线,使园内游人不受园外空间的影响;同时,围墙也成为了绿化区域的背景,游人不特意观察很难注意到黑色的视线遮蔽网,因而很好地分隔了园内与园外的视线,使得园区存在于一个“封闭”的空间内。迪士尼乐园将这个封闭空间称为“剧院”。游客可以心无旁骛地在“剧院”中游玩,在与现实世界隔绝的梦幻世界里畅快做梦,而处于乐园外部的人们就好像在“剧院”之外一样,无法知晓“剧院”内部上演的剧情 ( 图 3)。

(2)前场区域与后场区域的隔离:主题分隔。
进入乐园,也就进入了剧院区域。剧院分为舞台区(On Stage)与后台区(Back Stage) 两个部分,这与传统区域的空间布置是一致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