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刊物 > 文章分享 >
【PD】西藏城镇空间的艺术性优化设计
规划师杂志社   2016-09-08 09:59:10
 
应当尊重居民的日常生活习惯,传承宗教文化影响下的城市肌理,采用传统的“回”字形院落布局;同时,对贴近人的细微尺度进行推敲,把街巷宽高比控制在1/1.2和 1/2 之间,打造尺度宜人的公共空间。

(5)提取地域元素,延续城市记忆

      设计应以工布藏区的传统建筑风格为基础,参考林芝、拉萨、日喀则和不丹等地的藏式建筑风格,提取“光、色、图腾”地域性空间艺术元素,并运用现代简约的表现手法,再现传统生活场景,延续城市记忆,塑造鲁朗的魅力文化空间。

(6) 回归宗教文化,发扬民俗传统

      设计应对城市文脉进行探索,回归当地的宗教文化,发扬民俗传统,以广场、绿地为载体,通过经幡广场、林卡公园等精神空间来营造民俗活动场所,传承藏民跳锅庄、唱藏戏、逛林卡和过雪顿节等民俗传统,打造适应市井生活、充满人情味的精神空间,从而提升居民的归属感和文化自豪感,建设充满艺术气息的精神家园。此外,设计还应将美术馆、摄影艺术馆和表演中心等重要公共文化设施集中布置在核心区域,组合形成小镇的艺术文化中心,构建藏族文化的展示与推广平台。
 
鲁朗小镇设计实践

一、地景艺术的展现

1.湖光山色,构筑整体景观意象

      鲁朗的雪山巍峨,是高原上圣洁的明珠,映衬着大地的安详,与市井生活形成强烈对比。因此,山成为鲁朗小镇地景营造的重要意象。此外,在藏区文化中,水有神圣的意象,代表上苍对牧民的恩泽。所以,设计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遵循原有地形,将河流(鲁朗河、雅屹河)与湿地连接并拓宽,形成人工湖(即鲁朗湖),以再现圣湖风光。由此,湖光山色构成了鲁朗小镇地景艺术的整体意象。

2.景观廊道,完善景观结构体系

      设计从整体结构出发,以湖面和湿地作为小镇核心,沿水系打造宜人风景,局部扩展开敞的公共空间,形成景观节点并向周围辐射。同时,把水作为连接不同片区的纽带,不仅将自然景观渗入小镇内部,还把湖水引入组团,构建多个亲水广场,打造连续的、完整的景观体系。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位于小镇中部的三条景观廊道—滨湖景观廊道、滨河景观廊道和花街景观廊道 ( 图 2)滨湖景观廊道的设计根据不同高差,用连续的阶梯状花池有序分割空间,丰富景观层次;滨河景观廊道的设计采用了自然驳岸、堆石驳岸、砌石驳岸和亲水驳岸四种处理方式,使滨水建筑与湖景自然过渡、相互融合,为了满足不同交通需求,设计还打造了汀步、步行廊桥、木桥和车行石桥,以增加滨水空间的趣味性;花街景观廊道的设计将花坛与当地麻石铺地有机结合,并在花坛内设置高低起伏、颇具地域特色的微地形。

      此外,设计通过景观廊道连接湿地、牧场及山体,在保护小镇自然生态环境的同时,划分了小镇的六大景观生态区,并设立外围生态保育区、划定景观敏感区,以维护生态系统安全。

3.特色植物,地景艺术的点睛之笔

      林芝的特色植物主要有桃树、旱柳和高山松,设计结合季节变化,把桃树、柳树和松树作为主要景观植物,按照不同业态的分区,进行组团式造景——酒店区选用高山松、梨树,并用高山杜鹃作为点缀;滨水区选用桃树、火棘、旱柳和青冈混合搭配;商业区选用梨树、桃树、火棘和杜鹃作为孤植大树,并用当地野花作为视线吸引,最终形成四季变化的地景艺术。

二、人文空间的打造

1.工布藏式村落肌理

      传统城镇中最具魅力的地方就是在当地文化熏陶下所呈现的地域性肌理。因此,设计借鉴了西藏以宗教建筑为主导的城市布局模式,沿袭了其在宗教文化影响下形成的城市肌理 ( 图 3)。

      在空间布局上,设计遵循工布藏式城镇的组织方式,提炼工布建筑艺术元素,采用“回”字形、“凹”字形和“L”形建筑平面;在空间组合上,设计采用主体空间式、序列空间式与组合空间式三种组合方式,同时形成了宽窄相间、G


[返回]
Copyright (C) 2013-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出版杂志社有限公司 桂ICP备08003917号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195号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月湾路1号南国弈园6楼 邮编:530029
电话:0771-2438012 传真:0771-2436269 E-mail:planners@planners.com.cn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