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刊物 > 文章分享 >

杂志订阅
1、银行转账

账号:4505 0160 4843 0000 0548

户名:广西城衡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开户行:中国建设银行南宁云景路支行

2、邮局汇款
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月湾路1号南国弈园6楼(邮编530029)规划师杂志社财务收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投稿说明
文章分享  
【规划设计】陕西省定边县城市空间结构优化逻辑探究  [2019/08/02]
核轴线的分布特征,发现2008~2014年集成核轴线主要分布在南北大街和长城南街等路段,集成核轴线数量仍相对较少,不能有效拉结城市空间,支撑城市空间的发展。    2.空间结构特征总结    从以上分析可知,2008~2014年定边县城市空间外向拓展态势已较为明显,城市...
 
【规划师论坛5】风景园林学助推乡村振兴的途径与策略  [2019/07/31]
序言中认为,“农村”一词既可以指位于乡间的具体聚落,也可以指一个非城市的广大区域 。由此可以看出,乡村作为地表上切实存在的地域实体,对乡村的定义往往会围绕乡村空间展开讨论,而对乡村空间的划分与描述也是对乡村进行定义的关键之处。    2017年1月国务院印发的《全国国土规划纲要(2016—...
 
【规划师论坛4】乡村振兴背景下苏南乡村生态营建规划策略  [2019/07/30]
村已分别达到10个、654个,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达到32个。无锡以发展循环经济、转变产业结构为助力,以发展乡村现代生态农业、乡村生态农业为切入点,探索多样化的乡村生态建设方式。常州针对乡村的生态环境现状,结合省“水美乡村”建设要求,整体推进“水美乡村”“美丽库区”建设,对乡村生态环境提出具有针对性的保护与...
 
【规划师论坛3】广州乡村治理的变迁、异化与新趋势  [2019/07/29]
民委员会,作为乡村自治的主体。虽然国家对乡村治理体系建立的初衷是实现乡村内部的民主自治,但是由于乡镇政府掌握更多的政策资源及村民缺乏自治的主动性,导致乡镇政府凭借行政力量强势介入乡村治理。因此,改革开放后我国虽然已形成“国家政府—乡村自治”的二元权力体系,乡村内部形成以村民委员会为主的组织,但政府控制仍处于支...
 
【规划师论坛2】乡村土地利用的多元主体“利益制衡”机制及实践  [2019/07/26]
style="text-align: center;">二、乡村土地利用解析(一)土地的性质及价值    农用地,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等”。现有的土地承包经营制度保证了每个集体成员都能“耕者有其田”,发挥了就...
 
【规划师论坛1】城乡共构视角下的乡村振兴多元路径探索  [2019/07/25]
了乡村人口向城市的大量转移,同时也在相当程度上导致乡村人居空间总体上日益凋敝;另一方面,中央政府致力于避免城乡差距的进一步拉大,2004年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3年持续关注乡村问题,先后提出了农民增收、新农村建设、城乡统筹和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战略,2012~2016年中央预算内投资用于农业、农村的比重连续5年...
 
【域外规划】英国自主建造住房体系解读及对我国社区存量更新的启示  [2019/07/24]
上而下的政策制定和第三方机构的横向参与构建了整个系统的主要框架(图4)。    其中,社区居民作为建屋的主体,参与到建屋的每一个环节,从组织模式的建立、土地权属的转换到设计实施以及后期的运营维护均承担了大部分工作和主要责任。政府相关机构作为宏观政策决策者,提供政策法律构建与金融方面的支持;...
 
【域外规划】中美城市雨洪管理体系与策略对比研究  [2019/07/23]
海绵比喻城市或土地的雨涝调蓄能力,北京大学俞孔坚教授最早用“海绵”概念比喻自然生态系统的洪涝调节能力,指出“河流两侧的自然湿地如同海绵,调节河水之丰俭,缓解旱涝灾害”。而后业内学者相继提出了“绿色海绵”“海绵体”“生态海绵”等概念。这些非学术性的概念尽管表述方式有所不同,但其均代表了生态雨洪的管理思想。在20...
 
【作品鉴析】城市滨水环城生态带规划探析——以成都市新津环城生态带(东部)建设项目为例  [2019/07/22]
font-weight: bold;">二  规划定位、思路与策略基于上述区域现状及问题,规划提出以下定位、思路及策略。(一)规划定位    规划以“完善城市生态绿链,重塑新津水城新形象”作为环城生态带的功能定位,坚持“一江四岸、拥江发展”的理念,充分考虑城市滨江空间的整体性和系...
 
【规划管理】宅基地价值化与宅基地制度改革——以义乌市城乡新社区集聚建设为例  [2019/07/19]
/div>    乡村宅基地只具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能,没有抵押、担保和转让等处分权能。宅基地安置的城中村改造模式延续的是乡村宅基地制度,权能的不完整影响和束缚了村民住房的权益、权利。城乡新社区集聚建设模式释放了村民的宅基地权能,提高了村民的宅基地权益。《新社区集聚办法》规定“参加城乡新...
 
Copyright (C) 2013-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出版杂志社有限公司 桂ICP备08003917号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195号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月湾路1号南国弈园6楼 邮编:530029
电话:0771-2438012 传真:0771-2436269 E-mail:planners@planners.com.cn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