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刊物 > 文章分享 >
【PF】西部城市开发边界划定的思路与西安实践
规划师杂志社   2016-07-07 09:36:56
 
NT face=Verdana>      相较于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受到政策影响,城市管理先行先试,管理体系相对完善、管理数据平台基础较为扎实。在14个开发边界划定试点城市中,东、中部的上海、厦门、深圳及武汉等城市的规划、国土部门早已合并,审批管理对接充分,而且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数据平台,为城市开发边界划定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以厦门为例,2014年初启动“多规合一”工作,形成了“一张图、一个平台、一张表和一套机制”的“四个一”的工作成果。
      与东部城市不同,西部城市大多规划部门、国土部门长期分立,“规划打架”现象较为严重,缺乏统一的技术管理平台。以西安为例,由于历史原因,其规划、国土部门各自为政,协调不畅:正在执行的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不仅在规划年限、基期年、数据来源与坐标体系等基础内容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在城市空间利用的重点、发展方向等控制内容方面也存在很多不同,体现在“两规”图斑存在近200km²的差异。因此,在城市开发边界划定中,针对 “多规融合”底子薄的问题,如何在短期内形成空间秩序发展共识、搭建统一的管控平台,并将城市开发边界法定化,实现有效控制,将是城市开发边界划定能否落地的关键。

西部城市开发边界划定思路

1.保底线—解决“划到哪”的问题

(1)在全域范围内科学统筹各类底线要素。

      首先,选取出影响城市发展的多元要素,对山塬林地、河湖水系、历史遗存、基本农田与矿产等各类城市资源及地质灾害、地裂缝等底线要素进行叠合,通过城市用地适应性评价,确定可建设用地与非建设用地范围;其次,将各类空间规划的核心管控要素及管控范围进行统筹合一,形成各类规划空间“发展秩序”共识,划出不可逾越的红线空间;最后,叠加前两种结果,以“底线+红线”划定城市空间发展中不可触及的“禁区”,并以此倒逼城市可发展空间的范围,确定城市开发边界允许落定的空间范畴。

(2)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引导空间有序发展。

      为进一步体现城市开发边界是在尊重城市经济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对空间的有序引导,同时考虑西部城市城镇化水平低的因素,明确以城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空间结构体系为基础,以疏解中心城区职能、鼓励外围区域发展为目标,对中心城区和外围组团进行分功能、分类别的差异化引导,解决城市开发边界“划到哪”的问题。

2.明路线—解决“怎么划”的问题

(1) 科学预测规模。

      通过各类承载力评价和经济发展预测,在现状发展规模的基础上预估规模增速,形成“量化”基础,以城市相关法定规划所确定的规划期限为近期,结合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的规划时限,将未来 5 ~ 10 年确定为远期,科学确定城市发展近、远期规模。

(2) 拟合“多规”图斑。

      图斑拟合作为划定工作的基础,对城规和土规的现状、规划等空间多重因素进行梳理,结合城市发展实际,采用就“大”原则,整合各类法定规划的已建、已批项目,拟合出“统筹多规”平台,形成城市开发边界的初步框架。

(3) 分类别管控。

      根据城市自身特点,以解决主要矛盾为出发点,采用分层次、分区域的方式进行管控。分层次,即在管控的层级上采用先城区、后村镇的方式;分区域,即对中心城区“发展到哪”进行控制,遏制其无序蔓延,而对外围组团“在哪儿发展”进行引导,引导其科学发展。

3.呈“双线(限)”—解决“怎么控”的问题

      现阶段,西部地区城市空间的发展不仅存在强烈的扩张性,还因受到大事件、突发事件的影响而使得空间发展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在城市开发边界的具体划定中,为促进具有长期稳定性的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需强化“双线”和“双限”的双引导模式(图4):一方面,对中心城区进行“双限”,即对 “形(城市开发边界)”与“量”(发展规模)进行双重刚性控制;另一方面,对外围组团进行“双线”控制,“双线”即优先发展边界(虚线)和拓展发展边界(实线),两线范围内刚(发展规模)弹(弹性空间)相济,解决“怎么控”的问题。


[返回]
Copyright (C) 2013-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出版杂志社有限公司 桂ICP备08003917号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195号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月湾路1号南国弈园6楼 邮编:530029
电话:0771-2438012 传真:0771-2436269 E-mail:planners@planners.com.cn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