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刊物 > 文章分享 >
【设计】城市住区街道空间犯罪防控的规划设计策略
规划师杂志社   2015-02-13 16:49:09
 
敞的节点空间,加强街道节点空间的视线渗透

      街道节点的空间形式影响空间的可视程度,可视程度越高,节点空间就能获得越多的自然监视,从而降低犯罪发生的可能性。针对街道节点空间的设计,可从3个方面进行考虑:①形成相对围合、适当开敞的建筑布局。例如,园岭新村D节点以组团庭院向外开敞及街头绿地的形式,实现街道空间内外部的视线渗透,提升可视程度。②科学合理地确定街道空间尺度。例如,上下沙村F节点的街道尺度相对较小,视区分析结果表明其较窄的街道无法获得足够的视线渗透,街道设计应在适宜的人行尺度的基础上,综合空间句法视区分析结果选取合适的街道宽度,避免因过窄的街道引起犯罪的可能,也要避免太宽的街道而失去活力。③适当运用底层架空的设计方式。受建筑遮挡和空间转折的影响,街道空间之间的视线联系不断减弱,因此通过打通底层空间,可强化空间与空间之间的视线联系,以降低犯罪发生的概率。


(4)找准住区街道空间的犯罪防控盲区,降低后期监管的成本

      住区的街道空间规划设计不可能解决所有的犯罪防控问题,即使通过十分精细的设计,住区的街道空间仍然会存在犯罪防控的盲区。例如,华侨城片区作为深圳的中高端居住片区,投入了较大的管理成本以维护片区安全;上下沙村作为城中村,也同样引入了类似的物业管理,对其安全的维护除了有看得见的保安队伍,还有基于一些城中村特有的管理方式(如很多农民房业主在自己的物业楼内安置监控系统等)。然而,已有研究表明,基于住区的管理对犯罪防控在电子监控、保安巡逻等方面的投入资金是比较大的,但收益并不一定明显。以往对监控盲区的确定主要以经验判断为主,缺乏有效的精准投入。因此,笔者认为可通过空间句法对街道空间进行分析,找准监控盲区,通过合理设置监控、安全哨岗等管理手段,以及整治环境、加强照明、减少绿化遮蔽和完善景观小品设计等方式,减少后期监管成本。

文章详见《规划师》2015年1期《城市住区街道空间犯罪防控的规划设计策略——基于CPTED理论和空间句法的思考》


 


[返回]
Copyright (C) 2013-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出版杂志社有限公司 桂ICP备08003917号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195号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月湾路1号南国弈园6楼 邮编:530029
电话:0771-2438012 传真:0771-2436269 E-mail:planners@planners.com.cn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