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昕

导读
6月15日下午,2018年第十二届规划信息化实务论坛“新智库:城市治理与科学决策”分论坛拉开序幕。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技术创新中心主任袁昕以“城市治理与科学决策”为题,阐述了国家新智库在城市治理与科学决策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及建设高质量新智库的关键实施路径。
01
新时代下城市治理的重大转折
“十九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制定了近期、中期、远期发展目标从脱贫、小康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国城镇化率于2010年前后达到50%,在城镇人口超过乡村人口、第三产业增加值超过第二产业的同时,经济增速和城镇化增速也逐渐趋于平缓,我国正面临着跨时代的转折。

2000-2015年我国城镇化率
2000-2015年我国产业增加值
在转折过程中,城市发展的理念也在发生变化。
首先,是从“管理”向“治理”的转变。“管理”基于部门的垂直化结构,关注计划的落实与执行,带有很强的指令性和强制性,更加追求效率;而“治理”则更注重部门间的平行关系,体现了我国民主法治和公平正义的精神,关注利益相关方在多元利益诉求上的平衡和过程中的平等协商。
其次,是从“建设”向“发展”的转变。“建设”的主体是空间,以空间管控为手段,从而实现规模扩张和功能的完善,相应地,城市管理的指标多包含高度、密度、容积率等以空间管控为目的的指标。但“发展”的核心重新回归到人本身,以社会治理为手段,关注美好的生活和品质提升,其管控的指标从原本单一部门业务为主转变为包括经济发展、就业率、犯罪率、物价指数等多方面的指标。
02
实现科学决策的智库建设路径
在新时代、新的发展与治理理念下,决策变得更加重要,“决策”是指为最优地达到目标,对若干备选行动方案进行选择,在强调以协商的方式实现治理目标时,决策需要对问题具有更综合地分析判断。科学决策,包括两个内涵,一是决策过程的科学性,二是决策方案的科学性。前者需要机制体制改革,后者是能力提升问题。决策机构的能力、协作中的信任是保障科学决策的重要因素,只有最好的咨询机构在获得更高信任的情况下,才具备拿出更好备选方案的可能。
“智库”是参与决策和提供优质备选方案的有效方式。智库是指力图影响公共政策的多学科研究独立组织,应具有国际化视野和超前意识,立足长远发展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智库最核心的特征是具备多学科的综合研究能力和机构独立性,追求研究工作的客观性,鼓励研究人员不受委托方的影响,开展高质量的独立研究,并据此提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用性的政策建议,提供具有值得信赖的、独立的见解。
人才库、数据库和工具库是建设智库必备的能力建设,智库应拥有国际水准的多元化专业人才,有良好的数据分析能力和数据积累,还应具备完善的方法体系和综合研究能力,并通过持续的项目研究保持智库的运行。
中国智库的发展起步较晚,目前数量不多,且多数部署于政府的垂直系统内,因而在独立性、综合性上有着先天的不足。此外,我国智库在人才培养机制的建设方面有待完善,在创新能力和全球视野方面仍有差距,研究质量与创新能力相对滞后。
我国目前尚处于高端智库的培育阶段,应通过机制建设进行推动,营造中国智库成长的良好环境。新的智库应该充分利用数据库和大数据分析技术,迅速提升自己的分析水平,结合专家智慧形成智库咨询能力。在建设中国智库的过程中,决策者应充分认识知识的价值,相信第三方的智慧,并相信有比权利更有效的方法、也有比冒险更可怕的后果。
03
城市治理与智库建设
城市问题十分重要和复杂,在今天“城市+大数据”的环境下,城市智库应以数据驱动为核心。数据驱动的核心是算法,算法由城市发展规律主导,城市发展规律则要以中西方哲学思想为引领。
针对这一城市智库的建设要求,城市规划行业具有天然的优势。
☑ 第一,空间管理的精度优势,对城市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