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的现代风格的步行商业街由于街道两侧建筑的体块变化较大,界面形态变化明显;以北京前门大街为代表的古典风格的步行商业街,街道两侧建筑体块变化不明显,界面形态变化较为精细。
(二)步行商业街界面形态梳理
经过充分调研,对步行商业街界面形态进行界面的提取,运用类型学的相关理论把现实中复杂的街道界面形态抽象成简单的界面形态,将平面形态分为直线型、曲线型、凹线型和折线型;立面形态分为统一高度型、高低错落型和塔楼型;剖面形态分为直向型和缩进型(表1)。
表1 步行商业街界面形态类型 按照上述分类方法,对调研的14条步行商业街的界面形态进行统计(表2)。由于步行商业街的长度一般在1000m左右,街道两侧的界面较长且形态不固定,本研究选择人感知范围内的典型界面作为样本。根据调研结果,步行商业街平面形态多为直线型、凹线型和折线型,曲线型较少;立面形态多为高低错落型,而塔楼型较少;剖面形态中直向型的数量明显多于缩进型。
表2 步行商业街典型案例界面形态统计 (三)实验样本获取
调研人员在对北京、上海、徐州的步行商业街进行调研的同时采集实验照片。选择光线良好的白天,调研人员对各地步行商业街共拍摄482张照片,然后利用专家法,由建筑学、城乡规划学专业的5名专家筛选出18张上述界面形态类型的典型照片,其中每种类型2张照片(图1)。为了避免无关因素的干扰,筛选出的样本除界面形态外,图像亮度、风格与色彩饱和度等差异不大。 图1 实验样本照片举例实景图
(四)问卷量表的设计
在挑选步行商业街界面感知指标时,参考了大量资料中对空间界面的描述,共选择了情感因素、物质因素、空间气氛3个类别共计18对语义相反的形容词,然后通过对24名专业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筛选出9 对形容词(表3)。问卷量表的评价等级为7 级,正、反语义分别用“非常”、“较”、“有些”和“中等”区分,赋值分别为-3、-2、-1、0、1、2、3。
表3 步行商业街界面感知指标与形容词对一览 (五)实验设计
本研究使用的实验设备为Tobii ProX3-120屏幕式眼动仪(眼动采样率为120Hz)、台式电脑两台。本次实验采取先进行眼动实验,再进行SD问卷量表填写的方法,以避免被试者提前观看实验照片影响眼动实验结果。先由实验人员向被试者解释实验流程和要求,再引导被试者坐在装有眼动仪的屏幕前,调整距离在合适范围内,校准完毕后开始随机播放18张实验照片,每张照片设置播放时间为10s,播放完毕自动切换下一张。眼动实验结束后,实验人员引导被试者至另一台电脑进行SD问卷量表的填写,被试者通过自主操作呈现实验信息的幻灯片对每一种步行商业街界面形态进行打分。本次实验涵盖不同专业的被试者共计50名,去除眼动实验数据记录空白的4名被试者,有效被试者为46名。其中,男性被试者23名,女性被试者23名;建筑类专业(建筑学、城乡规划学) 被试者33名,非建筑类专业被试者13名。
三 实验结果及分析
(一)SD法对界面形态的评价结果及分析
运用SD法对步行商业街界面形态进行探究,可以定量分析街道界面形态特征与步行者主观评价之间的相关关系。
1.对界面形态感知数据的总体分析
用SPSS软件对SD问卷数据进行信度分析,问卷数据的克朗巴哈α系数为0.735,表明问卷具有相当的信度,可以进行深入的分析。分别对男女被试者、专业与非专业被试者的问卷结果进行独立样本检验的结果显示,在列文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