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刊物 > 文章分享 >
【规划设计】沈阳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策略与实践
规划师杂志社   2020-12-02 17:24:13
 
种制度,应发挥其在转变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方面的效用,承担起国土空间保护与修复的历史使命。自然资源部以原国土部门为基础,统筹了主体功能区规划、城乡规划管理,以及水资源、草原、森林、湿地等资源调查和确权登记管理职责,这有利于各类生态资源的统筹修复,为有效利用规划这一顶层设计工具实施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提供了体制保障。

二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理论研究

(一)概念内涵

城市生态修复是指在合理保护城市自然生态资源的前提下,修复城市中被破坏的山体、水体,修复和再利用城市棕地,优化城市绿地系统等生态空间布局,恢复城市生态系统净化环境、调节气候与水文、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实现城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建设方式。生态修复不同于生态保护,它是在保护的前提下对已发生或即将发生生态损害的地区的主动式治理。以往,生态修复属于生态环境、水土保持和流域治理等领域的研究范畴。在中国知网上以“生态修复”为主题进行搜索,结果显示属于工程技术领域的论文为6034篇,即阐述流域水环境、废弃矿山、土壤和林地等修复技术与实践;生态修复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领域的论文为2995篇。以上两类研究论文约占所有论文比例的70%。然而,生态修复逐渐呈现与地理、社会、经济整合的趋势,尤其是与城市生态系统的交互作用愈来愈多,体现在国土空间规划中为协助修复被破坏的山体、水体、废弃地和绿地系统等,进而改善城乡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宜居性。

(二)实践进展

三亚、徐州和景德镇等在生态修复工作中都取得了一定成效。三亚坚持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的原则,从构建符合城市生态过程的生态绿地系统和修复关键生态要素两个方面开展工作,在修复过程中特别强调对自然生态过程和生态本底的尊重,对山水格局的保护,以及对“山环海拥、水串多珠、绿廊渗透”绿地系统结构的构建。徐州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积极开展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和山体宕口修复,其中九里湖湿地公园修复获得“江苏人居环境范例奖”。景德镇结合城中村搬迁改造和违章建筑拆除,将内涝防治、水系疏通和绿地公园建设相结合,显露自然山体与景观视廊。

这些城市在生态修复方面的初步探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存在不足之处。首先,生态修复工作缺乏系统谋划,未能整体统筹生态修复要素。各城市往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旨在解决眼前最棘手的问题,缺乏对各生态要素的系统认知,导致各要素呈局部分布,与生态系统彼此割裂,难以实现网络化协同并发挥作用,无法从根本上改善生态系统的功能。在工作方法上,通常以项目为导向,实践性过强,缺少对生态修复系统理论的探讨,尤其是对工作体系、技术路线和方法策略等内容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其次,目标与指标不够明确。缺乏对生态修复指标体系尤其是量化目标的建立,使生态修复存在一定的短期行为,缺少前瞻性,导致各要素修复程度深浅不一、修复资源浪费、修复效果不统一。最后,对生态环境的前期调查不够深入。各城市气候特点、生态环境问题的轻重缓急各异,需要差异化对待。目前来看,各城市缺少翔实的前期生态本底调查,尤其是对国土空间损毁状况及受损地区的空间分布缺少宏观认识,导致对重点修复要素的选取理由不够充分。

总体来看,现阶段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仍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持续探索。

(三)策略研究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是对生态资源进行空间配置的顶层设计,是修复生态资源、落实生态政策的空间表达。伴随国土空间发展政策调整和部门机构改革,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也应与时俱进。
1.遵从系统性原则,坚持问题导向,开展全域性生态修复

系统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坚持问题导向,找到主要生态矛盾,分析问题根源。通常需进行生态敏感性评价、生态功能重要性评价,确定敏感脆弱和功能重要的生态要素类型及空间范围,分清主次,聚焦问题突出的区域,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修复。二是以“区域”为空间研究范围。首先,生态破坏的根源往往为大尺度范围产生的人类活动干扰,为系统解决生态问题,所采取的修复手段也应立足于更大尺度,即市域乃至区域范围。其次,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需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有效衔接,从城市、城乡扩展到全域空间,实现在生态文明语境下的全域一体化统筹管理,

[返回]
Copyright (C) 2013-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出版杂志社有限公司 桂ICP备08003917号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195号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月湾路1号南国弈园6楼 邮编:530029
电话:0771-2438012 传真:0771-2436269 E-mail:planners@planners.com.cn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