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刊物 > 文章分享 >
【专题研究4】青岛山“一战”遗址公园文脉价值与规划评价
规划师杂志社   2019-04-29 10:35:03
 
1.见证城市发展历程的历史价值

    从明朝的海防卫所,到清朝的北海防务重镇,再到“德占”时期德国的远东军事要塞,青岛一直都是军事战略要地,经历了城市被殖民独占和军事侵略的历史。军事设施也深刻影响了青岛的城市布局和发展。作为日德争夺战的主战场,青岛山成为了近代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历史见证 。

    在建设发展方面,“德占”时期青岛山建设的俾斯麦兵营是当时四大兵营中规模最大的兵营;山南麓的欧洲人墓地是少有的近代园林式墓地;德国人在青岛山开展的大规模植树造林成为当时的造林典范;青岛山保存完好的地下工事也反映出当时的城市建设水平。青岛山成为了这段时期城市历史的载体。

2.记载近代防御部署的军事价值

    “德占”时期,青岛建有约20个炮台,其中团岛炮台、台西镇炮台、衙门炮台和汇泉角炮台为海防之用,太平山炮台、仲家洼炮台为陆防之用,而青岛山炮台是唯一 一座兼有海陆防御功能的炮台(北炮台陆防,南炮台海防 )( 图 4)。青岛山南炮台是城市中规模最大、火炮口径最大的炮台。当时,还专门为青岛山南、北炮台配置了山北永备炮台、山南永备炮台、山顶及南坡堡垒群等 。



    青岛山公园保存了目前国内最完整、规模最大、设施最齐全的地下工事遗址  。其中,南炮台地下工事共有 3 层,包括指挥部、瞭望台与后勤生活区,各区域各自独立,并设置了逃生通道,与兵营连通,或者直达山下 ( 图 5)。作为我国两大近代军事要塞之一(另一个是旅顺军事要塞遗址 ) ,青岛山军事遗址具有较高的军事价值,在国民党时期还是陆军实习基地。



3.展示建构技术的科学价值

    为了减少建设成本和便于观察敌情,青岛山炮台选址于山顶洼地,采用深挖、浇注和回填之法建设而成。为解决排水、防潮等问题,德军在地下工事外围和地板下设置了巨大的排水管沟,并设置了一套取暖烘干系统。此外,建在山上的工事多是就地取材,形成以碎石、卵石、沙和水泥胶结的素混凝土。从展露在外的墙体看,墙厚达 1.5 m,异常坚固 ( 图 6);工事内部券顶则采用素混凝土加钢筋网修建而成。这些军事遗址体现了当时建筑材料和施工工艺的水平。



4.作为地标的城市文化景观价值

    青岛山是滨海区域绝佳的观景点,视野辽阔,可以俯瞰“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城市景观。同时,青岛山也是区域的制高点,与周围山丘形成了高低起伏的城市轮廓,是周边城市道路的地标性景观。青岛山遗址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是公园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城市百年沧桑的见证,青岛山成为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公园增添了历史文化风韵。 

二  遗址公园现状

    青岛山“一战”遗址公园南北狭长,长约816 m,面积为17.76 hm2 。经过多年经营,公园现状植被茂盛,景观效果较好。目前公园已开发的遗址有南炮台地下工事、北炮台和清炮台,其中南炮台地下工事保存较好。但公园还有很多有价值的遗产被忽视,如永备炮台与堡垒等遗址未得到保护,古树与“徳占”时期的山路遗址未引起重视,造成公园的历史信息展示不完整 ( 图 7)。同时,公园遗址分布不均衡,多集中于中部山脊,20 世纪 90 年代的特色景观也多建于中东部区域,西部遗址分布较少。



    总体而言,公园能纳入参观的遗址数量少,旅游资源匮乏,功能不明确,土地利用率低;景点分布较散,特色景观不足;历经多次建设,园路风格和材质整体性差;缺乏完善的引导系统,道路识别性差,影响了公园游览路线系统的构建(图8)。



三 遗址公园规划概况

    青岛山“一战”遗址公园规划根据“保护‘一战’遗址,传承五四精神,记录青岛历史”的理

[返回]
Copyright (C) 2013-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出版杂志社有限公司 桂ICP备08003917号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195号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月湾路1号南国弈园6楼 邮编:530029
电话:0771-2438012 传真:0771-2436269 E-mail:planners@planners.com.cn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