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刊物 > 文章分享 >
【规划师论坛7】北京市肢残人对一刻钟社区服务圈的 无障碍需求与满意度研究
规划师杂志社   2019-03-11 15:27:44
 
研者的主观诉求、反馈渠道及行动倾向,为制度设计提供数据支撑。

    问卷中被调研者的基本信息将被解构为人群特征的成分因子或细分属性,被调研者对不同场所无障碍环境的使用需求与满意度评价被解构为场所无障碍环境的需求特征与满意度特征,人群特征的成分因子与细分属性将分别和场所无障碍环境需求特征与满意度特征匹配进行相关性分析,获得一刻钟社区服务圈无障碍环境满足需求及提高满意度的客观规律,结合主观诉求与反馈状况提出解决方案与建言( 图 1)。



二 人群特征、场所需求特征与满意度特征

问卷采用入户访谈与集中访谈相结合的方法,二者相互补充,发放问卷300份,回收问卷 244 份,经筛选其中有效问卷 216 份,问卷有效率 88.5%,各区问卷分布较为均衡。

(一)肢残人群体特征

1.肢残人个体处于社会弱势地位

    肢残人群体特征的个体属性主要包括性别、年龄、工作、个人收入和教育程度等。在216个样本中,男性113人,女性 103 人,男女比例较为均衡。从年龄上看,40~60岁年龄段的调研对象所占比重最大,年轻者较少,中老年人较多。从工作性质看,离退休人士占比最多,其次为普通职员,再次为无业者,肢残人无业比例相对较高,就业与职业发展环境较差。从个人收入看,月收入2   000~3   000元的人群数量最多,1   000~2   000元的次之,调研对象收入差距较大,收入普遍偏低。从教育程度看,高中(中专)学历人群最多,初中学历人群次之,受大专及以上高等教育的人数很少,远低于社会平均水平。总体上,由于行动能力受限,肢残人个体受教育不足、收入较低,处于社会弱势地位。

2.肢残人家庭面临多重生活压力

    肢残人群体特征的家庭属性主要包括家庭人口、家庭收入、日常照料情况和居住环境等。调查发现,肢残人家庭以两口、三口之家居多,但仍有10.8%的肢残人独居。与肢残人个人收入吻合,肢残人家庭收入整体较低。多数肢残人由家人照料,有27.5%的肢残人无人照料,只有5.8%的肢残人由保姆或者小时工照料,这与肢残人的家庭收入有很大关系。研究对肢残人的居住条件进行调查,从房龄看,多数肢残人住宅的房龄为20~30年,即住宅建于20世纪80~90年代,房龄为30~40年的次之,住宅建于10年内的新房较少,可见大量肢残人居住于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建成的老旧社区中。超过2/3的肢残人居住于二层及以上楼房中,在这部分样本中,住宅有电梯的占近3/4,大部分肢残人会尽可能选择有电梯的住宅。总体上,残疾人家庭既要面对收入较低的状况,又要照顾行动受限的肢残人,面临多重生活压力。

3.肢残人残障情况各异

    肢残人群体特征的残疾属性主要包括致残原因、致残年龄、残疾程度和细类划分等。从致残原因看,一半以上是由后天疾病造成的,近 1/4 因意外伤害致残,1/6左右的人先天残疾。从致残年龄看,幼年致残比例最高,成年后各年龄段致残比例持平。将伤残情况细类划分,19.3% 的样本是上肢残疾,此类情况对出行影响较小,35.8% 的样本因身体部位(如脊柱、腰椎)受损或疾病(如脑梗塞)等原因导致残疾,26.7%的样本因小儿麻痹导致残疾,剩余样本为偏瘫、截瘫和脑瘫等对出行影响较大的残疾情况。肢残人残疾程度各不相同,残障情况高度分化。

4.肢残人出行意愿强烈,且方式各异

    肢残人群体特征的出行属性主要包括出行意愿、出行频率、出行目的、出行方式和出行辅具等。从出行意愿看,90% 以上的肢残人都有出行意愿,仅有7.1%的肢残人不出门,说明肢残人群体出行意愿强烈。有出行意愿的人群中,近一半的调研样本平均每天出行一次。从出行目的看,购物为主要目的,其他目的包括上班、办事、看病、娱乐和交往等。从出行方式看,1/3以上的人通过残疾人摩托车出行,不到 1/3 的人通过拐杖出行,近 1/5 的人通过轮椅出行,其他人通过推车、义肢等方式出行,出行方式各不相同。对一刻钟社区服务圈无障碍环境建设应对不同出行方式分类考虑,如在所有肢残人中,轮椅人士出行受限最大,出行意愿也最强烈。

(二)场所总体使用需求与满意度

1.场所总体使用频率与到达场所时间<

[返回]
Copyright (C) 2013-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出版杂志社有限公司 桂ICP备08003917号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195号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月湾路1号南国弈园6楼 邮编:530029
电话:0771-2438012 传真:0771-2436269 E-mail:planners@planners.com.cn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