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网南宁10月22日电 10月22日,《规划师》杂志社副社长熊元鑫接受人民网嘉宾访谈,向大家介绍了《规划师》杂志刊物,畅谈《规划师》·深圳论坛、“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机遇、大数据时代城乡规划发展以及杂志社未来发展设想等话题。以下为访谈文字实录:
主持人:《规划师》杂志在广西期刊行业享有较高的声誉,今年刚好是《规划师》杂志创刊三十周年,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规划师》杂志社熊元鑫副社长,首先请熊副社长给大家介绍一下《规划师》杂志是怎样的一本刊物?
熊元鑫:《规划师》杂志创刊于1985年,1998年全面改版,经过一系列市场调研后重新定位,确定《规划师》是一本面向城乡规划实践以规划工作者为核心的人文化刊物。
历经多年发展,《规划师》已成为全国规划业界公认的三大期刊之一。在定位上,三大期刊各有所侧重,北京的《城市规划》偏向城乡规划政策与理论研究,上海的《城市规划学刊》偏向城乡规划学术探讨,而《规划师》则是偏向城乡规划实践。
主持人:《规划师》杂志的办刊宗旨是怎样的?
熊元鑫:《规划师》的办刊宗旨带有很深的服务性与实践性。坚持立足于城乡规划行业,服务一线设计人员,严格按照期刊出版的有关规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城市规划行业为导向,以推动城市规划科学发展为目标,积极发挥杂志的宣传喉舌作用。
主持人:创刊以来,尤其是1998年杂志社全面改版以后,《规划师》取得了很大的发展,这些年来杂志取得了哪些成绩?
熊元鑫:《规划师》杂志获得的荣誉如下:多次荣获“广西十佳科技期刊”“广西期刊协会装帧设计优秀期刊”等奖项;2013年荣获“广西双十强报刊—广西十强期刊”称号;在核心期刊的入选方面,2006年、2010年、2014年《规划师》连续三次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08年、2012年、2015年《规划师》连续三次入选“中文核心期刊”、 2015年入选中国核心学术期刊;2014年被评选为首届“中国最美期刊”。
主持人:据悉首届“中国最美期刊”是从全国近万种期刊中评选出百家最美期刊,那《规划师》杂志在装帧设计方面有什么特色呢?
熊元鑫:《规划师》杂志既然为学术性期刊,就必须在装帧设计上也与内容一样,保持其沉稳、严谨的风格一致。期刊封面设计遵循庄重、大气的原则,并力求以简洁的图形,展现其深厚的内涵。整体设计简约大方,印装精美,给人以舒畅、便捷、实用的享受。
此外,在印刷方面,杂志从原材料的选择、生产、使用、回收等整个生命周期均符合环保要求,属于绿色印刷产品。
主持人:杂志取得了这么多荣誉,您认为这其中的关键点在哪里呢?
熊元鑫:这些年取得的荣誉,跟我们“质量第一”和“主题化办刊”的办刊理念密不可分。
质量第一:从审稿、编辑、排版、印刷等环节严把质量关,符合国家科委《科学技术期刊质量要求及评估标准》的各项要求,特别是差错率保持在万分之一以内。
主题化办刊:在组稿方式上,走以策划为先导、主动约稿、命题组稿、来稿选登、采编结合的主动采编模式,加大期刊的“意化”比例,强调采编人员的导演作用;在组稿内容上,强化主题性。即针对规划界热点、焦点与难点问题,每期选定1~3个主题,充分发挥期刊的导向性和编辑的导演作用,同时也从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稿件质量。
主持人:能重点介绍下杂志的编审情况吗?
熊元鑫:我刊每个月收稿量在300篇左右,区外作者占到95%,每月稿件录用比例不到10%。审稿流程除了初审、复审和三审外,还会进行定稿会和主编定稿两个流程,相当于五审,这对我们杂志的质量把控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刊的综合影响因子在全国近150种土木建筑类杂志中的排名从2011年的第20名到2012年的第6名,再到2013年的第4名。
主持人:杂志社的经营模式是怎样的呢?
熊元鑫:我刊在经营运作上,一直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强调市场性和产业化,积极开展社会化办刊,增强办刊实力,积极开展多种广告经营,根据自身刊物特点,不断寻求适合自身发展的经济增长点,努力提高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