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城市双修”规划涉及内容较多,“全面开花”、贪大求全式的传统实施建设,不仅违背城市经济发展客观规律,耗费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且不利于“城市双修”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如何引导双修规划编制对接实施管理,突出“城市双修”建设重点,明确“城市双修”建设主次关系,有序分解总体任务,落实具体规划建设项目,渐进式地推进“城市双修”规划的各项任务,是目前“城市双修”规划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 “城市双修”规划评估方法
(一)评估原则
1. 以“大双修”为本底的全局思维
“城市双修”规划评估不仅需要梳理城市建设区内的公共服务、市政基础设施、历史文化保护和城市风貌所存在的问题,还需对外围的山体、水系、湿地等自然资源和生态空间所组成的“大双修”本底展开系统调查。以“大双修”为本底的全局思维,借助区域生态资源的保护和控制,在完善“大双修”空间格局的基础上,进一步落实建成区“小双修”的各项任务,有利于强化城市建设区与区域生态资源的联系,避免“小双修”建设与“大双修”保护脱节的现象。
2.以分层引导为核心的要素控制
“城市双修”规划评估涉及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城市文化等诸多内容,“大而全”的传统规划编制方法缺乏问题针对性,可操作性较低,并不适用于“城市双修”规划评估。如何突出内容重点、衔接工程建设、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是“城市双修”规划评估急需解决的难题。以分层引导为核心的要素控制,采用优先层、重点层和一般层三级要素结构,将原本无差异的诸多内容目标,依据其重要性、难易度,分解到不同层级,确保“城市双修”规划建设总体目标有序实现。
3.以重要问题为指引的行动导向
依靠单一的“城市双修”规划并不能解决城市所面临的所有“城市病”,“城市双修”规划的重点应结合年度计划,突出解决一定时间内城市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以重要问题为指引的行动导向,通过优先治理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建设条件成熟的重要问题,并以重要问题治理成效为引导,逐步推动其他问题的解决,渐进式地推动“城市双修”规划的可持续建设。
(二)评估要素
1. 要素层级
依据“城市双修”的评估原则,将评估要素类别分为“大双修”和“小双修”两个方面。其中,“大双修”为“城市双修”规划在宏观层面需优先解决的生态本底修复问题,是“城市双修”规划的基础和前提,作为构成“城市双修”评估要素类别的优先层,包含山体保护与修复、水体治理与修复、绿地系统修复3个类别;“小双修”依托“大双修”基础,不断地完善城市建成区修补问题,进一步将“城市双修”评估要素类别细分为重点层与一般层两个层级,并从公共服务设施、公共空间、道路交通、老旧小区及历史文化街区、市政公用设施、城市风貌现状评估6个方面进行系统性构建。重点层评估要素类别为城市建成区中影响公众生活、威胁公共安全,涉及面广、影响范围大,需重点解决的城市修补问题,包含城市级公共服务设施现状评估、公共空间系统、公共交通、历史文化街区、老旧住宅、给水工程、排水工程、电力工程和城市形态9个类别。一般层评估要素为对城市建成区影响范围较小、不危害居民生命安全的要素,受经济条件等因素限制,相较于重点层可适当减缓更新节奏,包含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四边空间、地下空间、道路建设、慢行交通、交通设施、老旧工厂、通信工程、燃气工程、环卫工程、城市色彩、街道立面和夜景灯光 13 个类别。
2.要素组成
依托优先层、重点层和一般层三级要素层级建构,进一步深化各层级要素组成。
(1) 优先层要素的组成为:①山体保护与修复,包括自然受损及建设侵占的山体,通过评估,确认需要修复的山体,需明确山体修复类型,划定山体保护控制线,并依据城市山体受损情况,提出修复被破坏山体的工程措施。②水体治理与修复,包括河道萎缩、洪涝灾害和黑臭水体,通过评估确立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原则、目标和措施,加强城市水系自然形态保护和修复,制定改造渠化河道的方案,同时划定“城市蓝线”,绿地系统,通过评估,优化城市现状建成区绿地布局,明确老旧公园提质改造的原则与目标,提出植物配置和生态绿化的要求。
(2) 重点层要素组成为:①城市级公共服务设施现状,包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