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刊物 > 文章分享 >
【规划师论坛4】城乡规划全生命周期智能化探讨
规划师杂志社   2018-12-24 11:21:22
 
( 面向综合应用,完善三大应用平台的提升阶段)”的转变(图1)。


    面向综合应用的新型规划建设框架,重点是引入大数据和海量数据处理分析技术,以数据、模型和标准规范为核心要素,以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三大应用平台为具体的应用形式,全面支撑“规划委托—规划编制—规划审查—规划实施—规划修编—规划委托”这条闭环链条上的各环节。通过智能化封装数据、模型和标准规范,为所有主体提供更为友好的应用模式。其中,数据体系的最大特点在于引入了大数据,即分析应用的数据不仅包括传统的结构化数据,还囊括了更为丰富的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模型的作用在于应用大数据开展各类分析应用;标准规范体系在于规范各项要素的建设和应用。三大应用平台分别服务专业规划编制人员、规划管理审批人员和社会公众等主体,平台之间保持数据、信息的共享,实现快速、弹性互动。

(二)新型城乡规划框架的实现途径

    智能化时代要实现规划建设的全面转型,需要从数据库体系建设、模型体系建设、标准规范体系建设、应用平台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机构与机制建设6个方面着手。

(1)数据库体系建设。

    数据是实现规划智能化建设的基础性资源,数据体系建设包括各类数据库建设和相应的数据技术建设。数据库包含的结构化数据库主要由规划成果数据子库、实时运行数据子库和社会公共开放数据子库等组成,其数据通过传统测绘、地理调查、社会经济数据空间化等技术进行采集和处理;数据库包含的非结构化、半结构化数据库的数据来源于各种非传统数据终端采集的图片、影像和文档等,主要通过网络数据挖掘、众包等方式进行采集和处理。此外,为了便于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的分析应用,需要开展包括地址编码、数据挖掘等关键技术建设,以真正实现既能依赖结构化数据开展因果关系分析,又能依赖非结构化和半结构化数据开展相关关系分析这一目标,从而使得分析的空间尺度涵盖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

(2)模型体系建设。

    模型是支撑规划建设全面转型的核心,模型体系建设包括各类模型的建设和相应的技术建设。模型可分为描述模型、分析模型、评估模型、影响模型及决策模型等,这些模型适用于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数据,能够支撑过程型和闭环型的规划流程实施。

(3)标准规范体系建设。

    标准规范的主要作用是用于保障新型规划成果能有效地服务规划科学化建设。标准规范体系建设包括大数据标准规范建设、模型构建标准规范建设和相应的分析应用标准规范建设。大数据标准规范建设的目的在于保障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被引入后的数据库能普适性地应用于规划各环节;模型构建标准规范建设的目的在于保障模型原理及参数设置的合理性,减少模型应用中由主观能动性的随意发挥导致的非科学化干扰;分析应用标准规范既包括基于大数据的规划工作流程,又包括具体分析模型应用的标准规范。

(4)应用平台建设。

    应用平台建设包括硬件基础建设、网络建设、基础软件与应用软件研发、数据交换与共享系统建设等内容。依据应用主体的不同分类建设单一功能平台的技术已十分成熟,除上述基本建设内容外,如何在智能化时代构建起三大平台的联通机制,保障规划编制和管理审批主体能充分地掌握公众意愿与行为动向,同时保障公众能够充分了解规划实施的影响并切实参与规划过程决策,也是应用平台建设的重要内容。

(5)人才队伍建设。

    智能时代的城乡规划涉及更多行业领域,需具备多专业的基础知识,这决定了引入大数据后的规划建设急需复合型人才队伍的支撑,包括智能信息技术与规划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规划管理与规划编制的复合型人才等。

(6)机构与机制建设。

    在智能时代规划全生命周期的提升转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依赖于多主体共同推进。除了规划管理部门、规划业务部门,还需要引入和培育大数技术研发机构、面向规划的大数据分析机构,以及推进数据进一步开放的数据联盟等。在机制建设方面,为了推进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在规划领域的应用,需要将系统化的现状分析、即时反馈的规划方案评估和规划实施后的监测评估适时纳入规划的法定流程中。

三&n


[返回]
Copyright (C) 2013-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出版杂志社有限公司 桂ICP备08003917号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195号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月湾路1号南国弈园6楼 邮编:530029
电话:0771-2438012 传真:0771-2436269 E-mail:planners@planners.com.cn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