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刊物 > 文章分享 >
【系列专版】住房制度改革背景下“人才住房” 规划建设标准研究
规划师杂志社   2018-12-20 16:28:27
 
face=宋体>(一)“人才住房”政策解读

(1) 健全住房供应体系。落实中央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决策部署,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总体定位,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南京以满足新市民住房需求为导向,以建立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为目标,构建以市场为主满足群众多层次住房需求、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住房保障的住房供应体系,实现住有所居、住有宜居。同时,加快“宁—镇—扬”联动发展,以重大基础设施对接和跨界地区共建为抓手,加强区域房地产制度建设和规划协同合作,建立一体化居住用地投放和住房租赁市场机制,推动住宅区域化供给和发展要素均衡布局,平抑住房价格。

(2) 制订“购、租、补”多层次人才安居政策。人才安居采取实物配置和货币补贴两种方式。实物配置包括共有产权房、人才公寓和公共租赁住房,其中共有产权房是个人与经政府委托、代表政府持有产权份额的共有产权人 (即市、区政府指定的部门或国有独资企业)按一定比例共同拥有产权的住房;人才公寓是指在一定政策期限内,供符合条件的人才免租金或以低于市场租金租赁的住房;公共租赁住房是由政府投资建设 ( 筹集 ) 或提供政策支持,限定户型面积和租金水平的保障性住房。货币补贴包括购房补贴和租赁补贴,前者是政府向符合条件的人才在本市购买商品住房和存量房时发放的补贴,后者是指政府向符合条件的人才自行租房时发放的补贴。

(3) 科学划分人才类型。人才类型可划分为国际杰出人才 (A)、国家领军人才 (B)、地方拔尖人才 (C)、高端人才 (D)、高级人才 (E)、中初级人才 (F)6种 ( 图 1)。一定程度上,A类可视为精英型人才 ( 住房标准不受限制,可“一事一议”),B、C、D类为研发型人才(可享受共有产权房或人才公寓 ),E、F 类为成长型人才(可申请公共租赁住房)。

(4) 实行政府主导与社会投资相结合、集中建设和配建相结合、政府投资建设、在商品房住宅项目中配建、企事业单位建设等住房供给方式:①政府投资建设是指由市政府、各区 ( 园区管委会 )投资新建或委托国有平台投资建设的人才安居住房,有集中新建或在保障性住房中建设的共有产权房、人才公寓和公共租赁住房。②开发企业在商品住房项目中配建则是在商品住宅出让用地中安排一定比例的土地用于配建人才安居住房,建成后将房屋及产权无偿移交给政府指定部门或机构。要明确房源性质、产权归属和交付标准、面积、方式、时间等内容,并纳入土地使用权的出让方案。出让面积5万平方米以上的住宅用地按不低于住宅建筑面积的 5%配建人才安居住房。③企事业单位建设是对于新引进、投资规模大、产业层次高的企业或者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企业以及与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高校、科研院所,在满足城市规划的前提下,经市政府批准,利用自有存量国有建设用地建设的人才公寓和公共租赁住房,优先租赁给本单位符合条件的人才,也可供应给其他单位符合条件的人才。此外,还可由政府、园区管委会等主体通过购买或租赁的方式解决人才安居住房问题。

(5) 确定划拨、出让和存量自有土地 3 种土地供应方式。政府投资新建的共有产权房 ( 部分 )、人才公寓、公共租赁住房可采用划拨土地方式;出让土地范围主要为政府投资新建的共有产权房 ( 部分 ) 及在商品住宅项目中配建的共有产权房、人才公寓、公共租赁住房;自有土地就是企事业单位在自有存量用地上建设的人才公寓、公共租赁住房 ( 表 1)。

(二)人才安居需求及问题评估

(1)人才发展趋势及住房供需分析。位于东部沿海地区的南京具有良好的发展环境、休闲环境和社会氛围环境,对人才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持续增长的净迁移人口与南京城市良好的舒适性和包容性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根据南京市人社局统计资料,2016 年南京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 30.53 万人,占全市人才资源总量的 14.4%左右,自 2012 年以来年均增长3万人左右。全市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累计达117.68万人,初级、中级、高级职称人员比例约为6︰3︰1。根据现行南京城市总体规划人口结构预测结果,至 2020 年南京青壮年人口还将快速增长,相比 2016 年增长 120 万人左右(图2)。因此,今后伴随南京市系列吸引人才优惠政策的实施,人才留住力度和引进力度还将持续加大,预计未来一定时间内南京人才数量还将大幅增加。然而,根据南京市房产局“人才住房”筹建计划,2017 年全市共筹建76万平方米,仅可满足约1.5万享受实物安置的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如果按照实物和货币配置比7︰3计算,也仅仅可解决 2.1 万高技能人才的住房问题,而且还尚未覆盖大量的成长型人才,相应住房保障的覆盖面还十分有限,与人才安居需求不相匹配。可见,当前南京“人


[返回]
Copyright (C) 2013-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出版杂志社有限公司 桂ICP备08003917号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195号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月湾路1号南国弈园6楼 邮编:530029
电话:0771-2438012 传真:0771-2436269 E-mail:planners@planners.com.cn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