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刊物 > 文章分享 >
【规划广角】产城融合基本单元布局模式与规划标准研究 ——以深圳市龙岗区为例
规划师杂志社   2018-10-25 09:01:11
 
促 ( 图 6)。

二  产城融合基本单元布局模式

(一)产城融合的空间尺度与融合度

    对产城融合的研究离不开空间尺度和融合度问题。空间尺度主要受城市空间模式、出行方式影响,如以低密度开发、机动化出行为主的城市及以高密度混合开发、步行或公共交通为主的城市,两者在功能布局的空间尺度和配套设施的服务半径方面有明显不同,产城融合的标准也有所区别。在融合度方面,可以借助职住平衡比例衡量产城融合度,在城市范围或都市圈范围可能实现职住100%融合。在城市内部的小片区,一方面,受市场选择的不确定性影响,没有绝对的职住平衡;另一方面,城市各种功能受区位条件、地租水平影响,遵循一定的布局规律,不管是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或者多核心模式,都基本以中央商务区为中心,周边是轻工业区、商贸业区和住宅区,外围是大型工业区,各片区主导功能明确,为主导功能服务的配套功能健全。因此,产城融合在不同空间尺度、不同主导功能片区的融合目标各不相同。

(二)产城融合基本单元规模与类型

    对于高密度混合开发城市,应在15 分钟步行范围内配套生活和工作所需的基本服务与公共空间,形成安全、友好、舒适的生活圈与就业圈。在 15分钟就业圈内,通勤人员可以步行到达餐馆、咖啡厅、地铁(公交)站、银行、实验室、公寓宿舍和文体中心等基本服务设施点。以 15 分钟步行 1000m 推算,可以覆盖 3km²左右的范围,因此笔者将 3km²范围作为产城融合的基本单元,在此基本单元内构建合理的功能比例、专业化的生产配套设施和完善的生活配套设施,促进产城融合目标的实现 ( 图 7)。

    产业内涵与人口差异决定了产城融合的空间类型,将空间要素作为桥梁促进产业空间要素需求与城市空间要素供给相匹配,建立产业与空间对接平台。一般而言,就业圈主要包括商务园、科技园、工业园和创意园等。其中,商务园位于城市各级中心区内,其决定了城市对内服务与对外辐射的能力,主要吸引成本不敏感的企业总部、金融前台等高附加值服务型企业;科技园位于城市中心区周边或城市外围地区,决定了城市的创新引领能力,也是支撑商务园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其临近高校、科研院所,主要吸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的总部、研发部门、样品生产部门,以及金融、互联网技术开发部门,它们对成本较敏感;工业园位于城市外围地区,其产业基础影响产业及城市升级方向,园区内以规模以上生产企业为主,它们对成本非常敏感;创意园对成本较敏感,同时又受城市中心区的人气与活力吸引,因此一般分布在中心区附近的旧工业区或城中村内,创意园影响城市文化内涵与特质。城市通过提供专业化空间、针对性设施和成本可控空间,满足不同类型产业与人口的生产生活需要(表1)。

(三)多层次产城融合空间布局模式

    遵循产城融合发展规律,以产城融合基本单元为基础,构建“基本单元(3km²就业圈、生活圈 )—片区 (20 ~30km²)—行政区 / 组团—市域 / 都市圈”多层次空间布局模式,引导实现职住平衡比例目标,作为合理配置产业空间与居住空间的基础。

    在基本单元层次,科技园、商务园以专业的技术、管理及服务人员为主,通勤能力较强,职住平衡比例目标为30%。工业园以产业工人为主,通勤能力和出行距离有限,职住平衡比例目标为60%。

    在片区层次,以 20 ~ 30km²的空间范围作为产城融合片区,机动化出行时间为 30 ~ 40 分钟,片区内按照TOD 开发思路布局若干就业圈与生活圈,使就业圈与生活圈沿公共 ( 轨道 )交通线呈珠链式间隔布局,促进更大范围的就业与居住平衡,片区内职住平衡比例目标为40%。根据主导功能差异,片区可分为服务主导片区和产业主导片区两类。服务主导片区围绕铁路、城际和轨道换乘的综合枢纽站,主要布局商务园、综合服务区及居住区,辅以科技园、创意园和工业园等,充分发挥综合交通枢纽对区域中心服务功能的支撑作用,为周边其他功能片区提供高等级的市级或区级服务。产业主导片区围绕城际、快线、轨道和公交换乘的城市中心站 ( 辐射范围、站点等级略低于综合枢纽站 ),主要布局科技园、工业园,辅以商务园、大学园和居住区,片区内配备基本服务设施,高等级服务由服务主导片区提供(图8)。


[返回]
Copyright (C) 2013-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出版杂志社有限公司 桂ICP备08003917号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195号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月湾路1号南国弈园6楼 邮编:530029
电话:0771-2438012 传真:0771-2436269 E-mail:planners@planners.com.cn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