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刊物 > 文章分享 >
【规划师论坛5】共享理念下自贸区空间发展的规划策略 —— 以川南泸州自贸区为例
规划师杂志社   2018-09-12 09:27:59
 
sp;   自贸区是以国际贸易为主体的功能区类型,形成了从科技研发到生产制造,从生产服务到仓储物流的全产业链功能体系。同时,由于自贸区政策空间的差异性,产业体系需要与政策空间形成良好的叠合,建立合理的产业空间体系,才能发挥区域带动作用。自贸区的产业体系和空间组织具有以下特征:①自贸区内部的产业一般是政策依赖型产业,必须以自贸区内部的空间作为政策平台。金融投资、产业服务和贸易通关等的政策红利都可实现区域共享,为更大的区域服务,而这类产业一般都需要注册在自贸区内,因此作为区域共享的核心产业功能。②自贸区外部的产业,一般是从属于政策依赖型的产业,集聚的是与核心产业密切相关的产业功能。科技创新、信息服务、现代物流和文化创意等类型的产业一般可以在区内注册区外经营,享受政策优惠。基于此,腹地城市的相关企业可将供应链管理、软件技术研发和设备生产等相关业务在自贸区内注册,以发挥自贸区平台优势,实现区内外高效合作,最优化布局。③生产加工型产业,承接核心要素的溢出,促进自贸区产业链环节的优化布局,发挥自贸区区域辐射作用(图3)。

二 基于共享经济的自贸区规划策略

(一)以带动区域发展为导向构建共享产业体系

    传统的功能区是基于自身的区域比较优势构建产业体系,更多的是着眼自身发展特征,强化优势产业,提升地区竞争力。而自贸区带有区域整体提升的使命和责任,其政策优势主要在于服务区域整体的开放创新。构建区域共享的产业体系必须基于区域腹地的产业特征,聚合区域的优势产业:①核心产业以集合区域腹地城市的优势产业为主,最大化发挥政策空间优势,带动腹地城市的共同发展,重点发展国际贸易、航运服务业、现代物流业和高端制造业等产业;②附属产业以对接核心产业的产业链条为主,选择毗邻自贸区地区的优势产业,发挥空间距离近的优势,构建以金融服务业、专业服务业、社会服务业和文化服务业等为主的附属产业集群;③配套产业以“前店后厂,前店后库”的模式为主,加快产业转移,在区内区外形成合理的产业链分工,构建以配套生产性服务业、配套生活性服务业和配套制造业等为主的配套产业体系(图4)。

(二)以适应政策空间为导向组织共享空间系统

    传统功能区的空间布局是以地区自身的空间特征和资源要素约束条件为先导,而自贸区的空间布局必须以政策特征为先导,结合自贸区功能外溢的特征,搭建共享空间平台,带动区域的整体发展。构建自贸区共享空间系统主要包括:①构建直接共享空间。基于围网内核心功能对区域的管理组织与控制功能,在自贸区内设置直接共享空间,是通过剥离资源的拥有权与使用权,将功能落实到空间,最大化激发自贸区的政策优势,盘活城市资源,提高共享自贸的区域效应。②构建墨迹式承载空间。依托自贸区的政策空间,划定邻近承载片区,结合片区的产业特色,有的放矢地对接自贸区,通过“一区一业”的形式,形成高能级的企业集群,提高区域的经济影响力。③构建跳跃式外溢共享空间。从区域城镇体系的角度出发,对于配套产业,通过间接共享空间模式,承接核心要素的溢出,实现自贸区产业链的优化布局,促进区域辐射作用的发挥(图5)。

(三)以支撑协同合作为导向构建共享保障体系

    共享自贸区的形成,除了依靠共享型的产业体系和共享型的空间系统之外,还需要资源丰富、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共享平台体系作为支撑。例如,为社会组织提供的社会孵化器,为初期创业者群体提供的众创空间,以及为相关利益主体提供信息的共享虚拟网络平台等,都是共享社会有序运转的重要支撑。此外,需要强化功能体系和板块之间的协同合作,增强对设施体系和制度体系的保障,如完善互联网基础设施、优化交通和公用设施体系、搭建协同合作的治理架构等。

三  案例分析

    泸州自贸区地处长江经济带西端、川滇黔渝结合部,是成渝城市群与西南腹地延伸的地缘战略要地,“一带一路”的部分区域和长江经济带的部分区域在这里交汇,使其成为连接内陆腹地及西亚东欧的全新平台。同时,泸州港是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和江海联运的枢纽港,拥有西南、西亚地区的广阔腹地(图6)。泸州自贸区的设立激发了区域腹地发展“全谱系”自贸产业发展的愿望,构建共建共享的自贸成为泸州自贸区的区域责任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返回]
Copyright (C) 2013-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出版杂志社有限公司 桂ICP备08003917号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195号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月湾路1号南国弈园6楼 邮编:530029
电话:0771-2438012 传真:0771-2436269 E-mail:planners@planners.com.cn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