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刊物 > 文章分享 >
【规划设计】基于水文化传承的湖州市海绵城市建设规划探讨
规划师杂志社   2018-08-16 09:54:24
 
造。当然,需要明确的是,传承水文化没有必要回到历史形态,而如何在传承水文化的基础上创造出属于新时代的水文化,成为湖州市在城市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  湖州市水文化建设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湖州市在全面整合城市特色水文化资源的基础上,梳理中心城区水网脉络,重构水文化空间格局,科学编制水文化建设规划。

(一)规划水系整体布局

      水网格局、圩田格局和聚落格局是太湖南岸水网平原城市的身份标识,其形态与结构是未来进行水文化维护、管理、规划、设计工作的依据和基础。

      “水网密集,形式多样”是湖州市城市肌理表达的一个重要特征,同时丰富的水网脉络也是水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空间载体。因此,在对湖州市中心城区的水系空间进行布局时应突出水体空间这一要素,并分区进行规划布局:①在西区,规划保护现有水道,并结合农田水塘,按照“能联则联、能通则通”的原则,打造一个流通系统,恢复整体网状格局;②在中区,由于湖漾众多,可以形成以西山漾为主的大型自然水域,规划在严格保护、管理水文化资源的前提下,结合潘季驯水利文化公园,打造湖州市水利文化系统展示区域,使西山漾成为中心城区重要的生态开放空间,以及联系东、西片区的自然纽带;③在东区,规划以南浔古镇河道为主,严格保护并合理利用每一条河流水系,保持河街相伴、水路并行的空间肌理,并考虑将古桥、古建等水文化元素融入到水体景观中,赋予场地水乡情怀。

(二)重构水文化空间格局

      根据湖州市的水域分布,规划针对不同时期水系周边保存的水文化资源,进行调查和梳理,确定湖州市域及中心城区的水文化空间格局。

1.市域水文化空间综合布局

      湖州市域范围内水文化资源颇为丰富,规划以密集的水网脉络为依托,构建“三核、四片、三带、多点”的水文化空间结构 (图 1)。“三核”,指溇港圩田文化展示区、南浔古镇水文化展示区和桑基鱼塘文化展示区 (其中以大钱村、义皋村为核心的溇港圩田文化展示区是湖州市最具特色的溇港文化融汇区,以及浓缩水乡风貌与滨湖特色的空间载体 );“四片”,指中心城市历史街区水文化展示区、任皇山片区历史文化展示区、西山漾生态湿地展示区和长田漾生态湿地展示区;“三带”,指太湖沿岸自然与水文化综合展示线路、頔塘运河文化展示线路和江南运河文化展示线路;“多点”,指依托城市生态湿地、城市公园和城市广场等开放空间建立的水文化展示节点。

      湖州市着力打造中心城区水乡文化区,其市域水文化空间格局重点体现了溇港文化、鱼桑文化、古镇水文化及湿地水文化等文化与生态文化理念的结合。

2.中心城区水文化空间布局

      湖州市中心城区水文化空间布局以城区水网体系为载体,以“运河故道、城市河道”为骨架,重点突出頔塘故道—甲午塘运河的文化景观作用,主要体现城市湿地文化、城市河道文化等水文化,同时将历史街区、水利公园等水文化要素融入景观建设中,展现独具特色的湖州市水文化。首先,规划在中心城区构建南浔古镇水文化和历史城区水文化体验核心,在城区内部形成串联主要文化核心及节点的体验线路,打造特色文化展示带。其次,提炼多条文化体验轴,在东西方向连接主要的特色片区、特色社区和公园等节点,形成体验不同区域文化的线路。规划结合其他水文化资源,确定中心城区水文化空间布局为“两核、三带、四片、多点”格局(图2)。其中,“两核”,指湖州市历史城区水文化展示核和南浔古镇水文化展示核;“三带”,指頔塘运河文化展示带、环城河城市水文化展示带、南浔頔塘故道—甲午塘运河文化展示带;“四片”,指长田漾湿地文化集中展示区、西山漾城市湿地公园集中展示区、扁担街历史文化集中展示区和仁皇山城市历史文化集中展示区;“多点”,指多个城市水文化展示节点。

(三)建设重点水文化工程项目

      规划基于水文化空间格局,结合各区水文化资源特色,建设重点工程项目,最大化发挥具有地域特色的水文化价值,并结合景观设计


[返回]
Copyright (C) 2013-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出版杂志社有限公司 桂ICP备08003917号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195号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月湾路1号南国弈园6楼 邮编:530029
电话:0771-2438012 传真:0771-2436269 E-mail:planners@planners.com.cn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