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刊物 > 文章分享 >
【规划设计】凸显“泉城”地域特色的生态保护与修复行动 ——济南保泉生态控制线划定与管控规划
规划师杂志社   2018-08-14 10:29:00
 
水补给区根据其补给形式的不同,又可划分为直接补给区和间接补给区(图1)。本文研究的规划范围为直接补给区。

      直接补给区是对汇集出露区地下水产生直接水源补给的地区,该区域岩溶地下水与泉水为同一含水岩组,有直接水力联系。间接补给区位于南部上游地区,该区域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可以通过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形式进入直接补给区;汇集出露区是整个泉域系统下游岩溶地下水汇集、储存、排泄的地区。

(2)重点渗漏带。

      20 世纪 80 年代,山东师范大学黄春海教授就提出济南趵突泉泉域存在24处强渗漏带。经水文和地质勘测,在补给区范围内确实存在部分由于地形、地质构造、岩性和含水层特性等因素形成的地表水向地下水补给能力强、补给速度快的“地表—地下含水层联通”区域,称为重点渗漏带,地貌上一般表现为沟谷、河道和洼地(图2)。

(二)提纲挈领 — 确定保泉关键要素

      结合泉水成因,通过综合分析已有研究成果,规划人员明确了保泉的重要因素包括“区、带、山、河”,即直接补给区、重点渗漏带、山体及河流水系。其中,直接补给区是济南泉水的重要补给区域和水源涵养区域;重点渗漏带由于其特殊的地形地貌及水文地质条件,是补给区内地下水入渗的重要通道;山体作为水的源头,是水源重要的涵养区域,保泉必先保山;河流水系是雨水汇集最集中的地段,通过拦洪蓄水、调水补源等措施,可减少径流,增加下渗,对泉群喷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核心任务 — 划定保泉生态控制红线

      根据济南的实际情况,其生态保护与修护工作需划定生态功能红线,明确以生态服务功能增强和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为目标的重要生态功能区;应以直接补给区为整体,突出重点渗漏带,加强对直接补给区内的山体与河流水系等生态要素的保护;应根据自然生态界线勘测成果,结合城市建设因素划定与保泉密切相关的四类生态控制线(图3)。

(四)行动策略 — 明确管控要求

      规划基于科学划定、加强泉域立法保护,保泉促渗、提升泉水补给能力的原则,在保持泉水原生态自然补给系统的基础上,维持、提升直接补给区和重点渗漏带的水源涵养与入渗补给能力,优化、改善入渗水质;力求着眼于城市定位,以保泉工作为核心兼顾城市发展需求,以打造海绵城市、弹性城市为目标,修复城市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结合南部的绿色发展,将济南打造成为以“泉”为灵魂的魅力之城。

(五)实施保障——建立协同机制

      泉水保护涉及庞大的生态系统,与城市发展建设和生态保护相关的部门众多,而各部门的工作往往从专业领域出发,容易造成部门间规划与行动的重复甚至是冲突。反观生态网络规划等生态保护相关规划,尽管拥有大量成熟、丰富的理论研究及实践成果作为支撑,但是它们在当前的规划编制体系中仍缺乏明确的定位和保障制度。

      济南市政府从可实施性出发,以规划为龙头,建立统筹联动的工作推进机制,成立由规划、国土、水利、园林、市政、环保和林业等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推进小组,衔接落实城市发展与建设、土地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既有规划,制定可实施的工作协同方案,力求实现保泉“一张蓝图”管理。

三  直接补给区:主要的保泉区域

(一)勘测地质边界

      基于对水力联系富水性、第四系厚度岩体界线的划分、水力坡度地形地貌的识别以及地层岩性和构造断裂的综合分析,勘察设计单位按照先急后缓的思路,采取分批启动的方式,从保护与建设矛盾最为突出的中心城区入手,划定直接补给区地质边界(图4)。

(二)现状情况分析

      直接补给区内含有中心城南部规划建设用地的)


[返回]
Copyright (C) 2013-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出版杂志社有限公司 桂ICP备08003917号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195号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月湾路1号南国弈园6楼 邮编:530029
电话:0771-2438012 传真:0771-2436269 E-mail:planners@planners.com.cn 投诉举报